今年以来,枣矿集团蒋庄煤矿认真落实“厉行节约、严控成本”“十项费用节支行动”要求,“紧”上添花严把降成本,“节”尽所能打好“组合拳”,持续加大降本增效力度。1-8月份,该矿商品煤单位成本比上年同期下降210.01元/吨,降幅22.97%,通过开展“百千万”降本增效专项行动,累计实现降本增效4454万元。面对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提质升级。
“紧”思想“节”成本
降本之“战”,思想为先。面对矿井资源储备量少、开采难度大、成本压力不断增大的问题,如何破局?该矿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改革创新、度危求进”大讨论活动,积极倡导“过紧日子,才能迎来好日子、长日子”的思想,将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及时分解到部室、区队、班组,层层担当、逐级传递,形成了凝聚思想降成本、齐心协力渡难关的强大合力。
在该矿机电设备制修厂,处处体现出永不停歇的“奔跑”精神,他们牢固树立“省下的就是赚来的”思想理念,坚持“能自修不外委”,加大“外委转内修”力度,今年1-8月份,“外委转内修”累计完成124台(套),节约外委支出683.53万元,让肥水流进了“自家田”。
该矿运营管理中心以“节约就是效益”的思想理念为引领,严格废旧物资回收、分类、拣选、发放、调拨工作流程,对有利用价值的废旧物资按照类别、用途、价值分区码放,建账管理,及时上报库存数据,1-8月份,发放复用各类旧物资360余件,节约材料费用16.91万元。
如今,“节约就是效益”“省下的就是工资”等降本理念已深深烙进职工的心里,成为职工降本增效的自觉行动。
“紧”管理“节”费用
今年1-8月份,该矿生产准备工区共完成安撤512架,节约安撤劳务费用893.03万元......这亮眼的降本增效数据背后是该单位“紧”管理“节”费用的具体体现。他们通过“契约化”管理,将节省下来的费用装进了职工的“钱袋子”。
该矿在生产准备工区实施契约化管理,按照“六精六提”和“两化融合”要求,制定《生产准备工区内部考核分配方案》,并落实到各个班组。验收员根据当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认真填写《质量验收表》,如实兑现到班组。各班班长根据每个人的岗位系数和工作业绩分配当天的劳务,并填入《员工岗位日清日结考核卡》,班清日结、公开透明,职工心里有了明白账,干劲自然更足了。
据该矿生产准备工区党支部副书记李宪祥介绍,他们瞄准“人”与“薪”这一深层次矛盾,在管理上加大力度,通过深挖契约潜能,制定“内部考核分配方案”,推动职工思想从“发工资”向“挣工资”转变,充分激发了职工内生动力。
“紧”优化“节”复用
充填工艺作为该矿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在当前煤炭价格持续下降、成本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通过持续优化充填工艺流程,加大回收复用力度,对充填隔离材料进行回收复用,达到材料降本的目的。
据该矿综采三区主管技术员刘小虎介绍,他们通过优化隔离工艺,缩减隔离材料草苫子投入,隔离作业时非特殊情况架间不再挂草,隔离布下铺草2层改为1层,单循环减少45%。同时,增加移架回草工序,草苫子基本做到完全复用,单循环节约0.63万元材料投入,月节省草苫子费用5.6万元。
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断优化支护方式,根据现场顶板条件,合理选用三花眼锚杆布置,每循环约节省支护材料0.4万元,月节省约6万元。多次与土工布生产厂家沟通磋商,根据工作面长度优化土工布长度,将原25m/捆优化为30m/捆,减少土工布对接搭茬及氯丁胶的使用,每循环节省土工布2块、氯丁胶2桶,全年节约充填开采材料成本约99万元,以优化工艺流程实现回收复用。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