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矿集团高庄煤业聚焦痛点、精准破题,匠心打造技术资料云平台,以“安全可控、高效协同、降本增效”为核心,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慧方案”。
(研究图纸如何上传云端)
破局“数据困境”:从“零散存储”到“云端中枢”
“过去找一份设备说明书,得在多个部门邮箱、个人U盘里来回翻,有时版本不一致还会耽误生产,核心技术文件的本地存储更面临病毒入侵、硬件损坏等安全隐患。”回忆起旧模式下的工作场景,该公司机电管理部主任工程师史克南深有感触。
他们瞄准“专属存储+云端管理”模式,构建起集存储、备份、协作于一体的技术资料云平台。平台采用本地化部署为主,将机电运输设备图纸、操作规程、系统改造等核心数据统一收纳至专业内部存储集群,同时通过公有云实现异地灾备,数据容灾能力提升90%以上。“现在所有资料‘一键检索’,比如查找西五二部强力皮带机的技改方案,输入关键词3秒内就能定位到最新版,还能看到历次修改记录。”史克南言语间满是自豪。
(培训如何使用云平台)
重构“协作生态”:从“单打独斗”到“云端协同”
在该公司会议室,一场技术研讨正在“云端”展开。技术员们通过云平台同步编辑《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文档右侧的“协作记录”实时显示着多人修改痕迹,红色标注的关键数据更新瞬间同步至所有人终端。相比于之前线下改稿需要反复邮件传输,现在线上协同效率翻倍,当天下午提的优化意见,晚上就能看到修订版。
这一切都得益于云平台的多维度协作功能:局域网内千兆级传输速度,让GB级的设备三维模型传输“秒级完成”,彻底告别公有云“限速下载”的困扰;加密共享链接支持外部专家安全访问,去年厂家远程协助排查供电自动化系统故障时,通过平台调取上传运行数据作为技术参数,将故障处理时间缩短60%;权限分级管理更是为数据安全加上“一把锁”,不同岗位人员只能查看、编辑权限范围内的资料,保证了平台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
(用数据支撑生产创效)
激活“价值增量”:从“成本中心”到“效能引擎”
“云平台不仅解决了‘管数据’的问题,更让数据成为驱动业务的‘生产力’。”该公司机电运转工区主管技术员高正元算了一笔账:对比公有云存储,预计5年可节约存储成本超20万元;而数据协同效率的提升,直接带动机电设备故障率下降15%。
更深远的价值体现在“数据资产化”层面。平台内置的版本控制功能,完整记录了近5年2000余份技术资料的迭代历程,形成了珍贵的“机电运输知识库”。去年,新入职的技术员小张通过检索平台内的“设备特征卡”,快速掌握了提升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详细参数,为下一步的检修维护重点提供依据。“这些沉淀下来的数据,正在成为企业的‘数字资产’,为技术传承、风险预判提供了强大支撑。”该公司副经理靳远志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