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市场形势的“摸底大考”,枣矿集团三河口矿业公司着力完善内部市场化建设,通过鼓励内部承揽零星工程、开展设备自主维修等实招硬招,实现“降本增效、员工增收”双赢目标。
走进三河口矿业公司,“省下的就是挣下的”这句口号在职工间广为流传。以往,地面零星工程多依赖外委,不仅成本高昂,质量也难以把控。如今,随着内部承揽机制的推行,有施工能力的基层单位主动请缨。业务运营中心主任聂军介绍:“现在,各单位可以自主申报承接工程,省下的外委费按照比例转化为职工的‘增收红包’,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在选煤厂车间,通防工区的职工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机制的活力。班组长带领3名职工承接了楼梯间刷漆工程,他们自带工具,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作业。清理墙面、铲除起壳、打磨、涂漆,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验收时,考核人员用手仔细触摸墙面,确认无颗粒感,再观察色泽均匀度,最终判定工程完全符合 “漆面平整、无脱落” 的质量要求。这不仅为公司省下了一笔外委费用,参与施工的职工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奖励。
在设备制修厂的车间里,综掘机、采煤机、综采支架的维修现场热火朝天。这里是内部市场化设备维修的主战场。技术员李明福说:“我们的维修人员个个都是‘设备医生’,能够精准诊断故障,制定出既科学合理又成本最优的维修方案。”从综掘机切割头的磨损程度到采煤机液压系统的压力标准,再到综采支架立柱的密封性能要求,维修班组逐一核对技术参数,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每完成一项维修,都要进行内部质量自检,确保焊接纹路均匀、部件安装符合标准。经过精心维修,设备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技术参数要求,“沉睡”的设备重焕生机。
运输工区更是在降本增效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二季度以来,他们成功承揽完成4项内部市场化工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降本账单”。面对老旧的单轨吊,运输工区的职工们没有选择更换新设备,而是自主拆检、换轴承、调轨道,连配件都货比三家“淘宝”,最终让“老机车”重生,运行平稳度达到新设备标准。在井下刷漆、水磨石地面翻新、喷浆等工程中,他们同样通过精细操作、自主施工,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省了大量成本。运输工区区长马峰说:“我们用‘自主+精细’的施工模式,证明了在多类型工程中‘自干可行、自干更优’!”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内部市场化建设,扩大自主施工范围,确保‘能自干的不外委’机制常态化运行。同时,优化‘外委费转增收’激励政策,将节省的部分成本作为绩效奖励,激发职工参与热情,用‘机制+技术+激励’,推动降本增效从零星工程向系统攻坚延伸。”三河口矿业公司经理刘亚运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