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地质构造与薄煤层开采难题,枣矿集团滨湖煤矿通过优化采场布局设计、创新工艺技术,成功攻克31602工作面初采期间顶板管控难、巷道压力大等瓶颈,实现安全高效生产与降本增效双突破。
“31602工作面‘切眼优化设计’方案,就像在岩石缝里绣花,既要胆大更要心细。”该矿总工程师王镇指着巷道布置图感慨。
该矿31602工作面切眼区域初采时面临机头采下山、机尾采上山及中部顶板超高装顶等难题。矿领导班子组建专项攻关组,经多次井下勘察与论证,创造性实施“探地质、优设计、补切眼、避构造、保接点”方案,将原切眼调整为里段泄水巷,工作面泄水巷实现采区单翼泄水功能,为上覆工作面开采提供防治水保障。优化切眼布置位置,成功绕开地质断裂带,既为采掘顶板安全提供保障,又为工作面初采提效降本提供技术保障。
与此同时,针对受回采动压影响的31602材料巷,组织全矿力量实施“赶工序、补绕道、避压力、促安装”策略,通过全民皆兵、多班组交叉作业巷道修复,仅用计划工期的70%完成修复任务,为设备安装争取关键窗口期。
“精准控制巷道高度,就像给支架‘量体裁衣’,每个数据都要精确到毫米。”虽然已是深夜,在该设计办公室里,工程师们仍在激烈讨论,电脑屏幕的蓝光映照着布满血丝的眼睛。
面对薄煤层切眼高度受限、装顶量大等难题,他们轮流在井下现场驻守30余天,研发推广“凹槽式断面设计”“矸石回填置换法”“薄壁梁安装工艺”三项关键技术。通过优化运输通道断面结构,将巷道高度精准控制在2.2米,其他区域压缩至1.7米,减少装顶量30%。利用矸石架下回填工艺,以矸换木,减少资金投入。推广薄壁梁安装工艺,减少运输高度,降低切眼高度。
“通过降低切眼高度,采煤机过切眼期间每天增加两刀进度,较原工艺日均增加463吨产量,5天累计增加2000吨精煤,增收约195万元。”该矿副矿长刘亚运说。
通过系统化创新,该矿实现安全效益双提升。31602工作面初采期间顶板事故率为零,精煤回收率提高3个百分点。《薄煤层切眼设计及安装工艺优化》已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薄煤层初采“滨湖方案”。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