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岱庄煤业公司充填工区,一场实验正在反复进行:材料取样、设定配方、混合搅拌、测试塌落度,合格后装入模具,放入养护箱,全程观察膏体凝固状态,脱模后再分别进行3天、7天、28天强度实验……
在尝试了40余种材料、进行了20多组实验后,膏体脱模时间较之前降低25%,进一步缩减了生产循环时间,充填生产效率实现了新的突破。
“通过对环境温度、湿度对材料影响情况的不断总结和大量实验论证,实现了缩短脱模时间的目的,既节约了成本又节省了时间。”该公司充填工区技术员张永庆说,“经测算,平均每个充填生产循环可以节约水泥10余吨、粉煤灰20余吨,节约资金4000余元。”
从“一张白纸”到熟练掌握、再到创新改善,岱庄煤业在充填开采工作推进中解放思想、勇往直前,将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变成攻关课题,先后有一大批创新成果在现场应用,取得了可喜效果。
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公司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在优化工艺工序、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工作环境上聚智变革、聚力攻坚,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有力提升了矿井发展质效。
为推动创新工作深入开展,他们建立完善了激励机制,出台了《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全面明确工作重点、任务指标、考核办法。积极搭建“集智创新工作室”“创客联盟”作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形成了以工匠、劳模、创新创效能手为核心,广大技术能手、党员群众全面参与的创新创效新格局。
“我们以提高充填效率、降低故障率、优化系统设计为目标,同步制定了工区的创新激励制度,对提出‘金点子’和参与自主创新的职工,当月兑现奖励,有效鼓舞了职工创新热情。”该公司充填工区区长巩尊学说。
打开思想的“闸门”,释放出创新的强劲动能,定会结出灿烂的创新之果。滚筒筛结构改造、充填泵快速切换装置、矸石下料槽设计与安装、充填管路溢水管改造升级……一项项解放思想的创新成果,有效解决了双充填格局下的一系列瓶颈问题,成为矿井达产达效的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