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枣矿故事

滨湖煤矿:掘进“弯道超车”的“硬核”密钥

巩玉清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5日

“今年1~8月份掘进进尺超计划261.9米;开拓进尺超额完成144.8米;31602工作面提前交付,半煤岩炮掘创下单日8.8米新纪录……”在这份枣矿集团滨湖煤矿掘进进尺亮眼“成绩单”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硬核”密码?他们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弯道超车”的?

日前,笔者带着疑问,走进滨湖煤矿掘进专业一探究竟。

煤矿生产,掘进先行。掘进效率直接影响矿井生产接续,受地质条件复杂、顶板管理难度大、辅助环节繁琐等因素影响,此前该矿掘进效率一度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关键工作面交付滞后的情况。

面对困境,该矿掘进专业喊出“向技术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的口号,以“钉钉子”精神破解难题,全力打响掘进提效攻坚战。

“我们将412集中材料巷、运输巷、31608材料巷作为智能化掘进的‘试验田’,推广‘掘进机+皮带自移机尾+干式除尘风机+小型锂电单轨吊’标准化作业线。”据该矿生产技术部副部长代国强介绍,这套系统实现了掘进、运输、除尘一体化操作,创下日进12米的好成绩。

在31608材联巷,半煤岩短距离炮掘的“小断面、简支护”模式更是大放异彩。通过优化支护参数、简化作业流程,实现支护与出矸、打眼与爆破无缝衔接。

针对412采区开拓巷道地质难题,他们创新“动态层位把控法”,同步优化支护方式与循环进尺,不仅让412集运巷超前300米进入12下煤层层位,还规避了过断层穿层掘进,硬岩区段掘进工效提升50%以上。

“技术打基础,管理挖潜力。只有把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钟都管到位,才能让掘进效率最大化。”综掘二区区长王浩圳的话,点出了管理对提效的关键作用。推行“正规循环作业”,在31608材料巷实施“三班生产、弹性检修”模式,压缩辅助时间,使生产时间占比提升15%。

该矿建立三级“台阶式”考核体系,实行日统计、周分析、月考核的动态管理,将指标细化到班组、落实到个人。在31602工作面攻坚时,通过设立“班组创标奖”,激励班组比学赶超,创下同类巷道单日进尺8.8米新纪录。

通过“掘与运”“支护与检修”多线平行作业,检修班从“单独作业”变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412集中运输巷系统改造后,减少2处皮带岗点,让“掘进-运输”链条更顺畅,如同给生产线“打通了任督二脉”。

31602工作面的高效交付,是工艺优化的典型案例。通过优化泄水巷设计,缩减开门时间4~5天;超宽切眼一次成巷,为快速安装创造条件;3次小角度连续调向贯通,减少140余米巷道修复工程量,一系列“微改造”让工期大幅缩短。

“巷道开门、贯通是顶板安全管控的‘咽喉’,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该矿安全监察部部长杨斌说。巷道开门、贯通施工前,都量身定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从支护参数到人员站位,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把控,实现特殊区域顶板安全“零风险”。

在此基础上,该矿掘进专业发挥好专业队伍作用,安排巷修等工区根据工程节点和现场实际,全面做好设备安装、巷道修复、质量创建及尾工处理等工作,全力为掘进区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产辅助保障也同步升级,采用“小型锂电单轨吊+专用物料集装箱”供料,周转速度提升30%;设备需求计划每月提前制定,备品备件“档案化”管理,确保“物料等人、设备等工”,杜绝停工待料。

从智能装备升级到工艺优化,从安全管控到精细管理,滨湖煤矿正以“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向着“安全更高、效率更优、效益更好”的目标全力冲刺,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