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枣矿故事

田陈煤矿:聚焦“成长链” 锻造专业化人才队伍“生力军”

作者: 梁晓彤   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08日

枣矿集团田陈煤矿始终坚持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专业部门抓专业队伍”要求,通过完善制度、搭建平台、强化服务,打出聚才、育才、用才的“组合拳”,奏响“人才强企”的最强音。

“液压部分故障多发生在液压传动系统,必要时还需通过检测和试验手段,才能准确判断故障点……”经过采煤专业培训课堂的洗礼,该矿综采一区职工吕兴兴收获满满。

为了更好地满足各专业优秀青年职工学技能、强实力的“口味”,该矿分专业、分工种进行调研,根据大家的“口味”和生产急需制定详细的实训培训计划,由全员培训向专业精准培训升级,由素质培训向专业差异培训延伸,由地面培训向专业现场培训覆盖。

定期开展“技术大拿上讲台,业务素质大提升”“技术能手传帮带,比学赶超共提高”活动,分专业邀请“技术大拿”、高级技师、岗位标兵上台当老师,通过“微课堂”“讲经说法”“传经送宝”或答疑解惑、业务咨询、座谈交流等形式,现场给职工传授新技术、新经验,自己的绝技、绝活、绝招等,充分发挥典型引领、辐射传承作用,使岗位成为提升全员素质的“课堂”。

把名师请进来,将“真经”留下来。“智汇大讲堂”、技术大拿“开小灶”……一场场生动而又实用的专业培训课为各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注入了“源动力”。

“师徒协议签订后,师徒关系正式生效,这不仅是一份协议,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近日,田陈煤矿组织举办“薪火相传 匠心筑梦”师带徒活动,10名青工与师傅现场签订师徒协议。

以师带徒一直是田陈煤矿培养青工尽快适应环境、完成转型、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载体。随着智能化矿井建设高速推进,对技能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大,该矿打破传统,不断探索,在以往的基础上,创新形式,完善制度,大胆实践,创新推行“一师多徒”“多徒多师”“多徒一师”人才培养新模式,组织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高级技师与青工结对,制定分阶段的教育培养计划,通过言传身教、监督检查等手段,帮助徒弟提高实践技能。同时,把“名师带徒”考核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师徒同考核,把师傅指导徒弟的岗位训练过程作为岗位评价的重要内容,月评季考,并作出考核结果和评语,定期以书面形式向矿汇报考核情况。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为提升技术人才的现场实操能力,该矿不断强化实操训练力度,针对生产急需或技术力量薄弱的工种,按照“分项开展、按需培训、注重实操”工作原则,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全力帮助他们完成由理论向实践的转换,切实提升解决各类现场突发问题的能力。同时,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岗位练兵为重点,紧贴岗位工作实际,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定期就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和交流,互教互学,切磋提高,广泛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使每一位职工都做到从会到熟、从熟到精。

在持续深化“专业部门抓专业队伍”工作的基础上,该矿进一步加大“一专多能”复合人才培训力度,不断丰富培训形式,以“精一、通二、会三、学N”为目标,创新推行“跨专业旁听生”“一师多徒”“多证即多金”等中长期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全员素质提升的新路径,培养全矿干部职工专业创新、应急管理、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

为激发职工学技能的积极性,该矿要求各专业设立“一岗多能”技能培训专项奖励基金。参加上级技术比武、技能大赛等活动取得个人或团体优异成绩者,按照上级奖励数额对等奖励。为企业解决重大生产技术难题,并获得枣矿集团及以上部门表彰奖励者,视情况给予奖励,并由组织人事科备案,纳入矿评聘智能工程师人选。凡在单位胜任全能工种的,由组织人事科备案,列入矿高技能人才库管理,作为提拔聘任和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