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枣矿故事

枣矿榜样|殷宪文:智能洗煤的“探路者”

作者: 杨绳东   发布日期: 2024年02月19日   来源: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

1997年7月,大学一毕业的殷宪文,就来到高庄煤业公司扎根、追梦,成为洗煤厂的首批建设者。从一名普通机电技术员到技术主管、主任工程师,再到洗煤厂厂长,27年里,他见证了洗煤厂从小到大、由传统到智能的成长历程。

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殷宪文先后参与重介浅槽系统建设、压滤系统扩能改造、精煤降水工程建设、浮选自动化改造等50余项技改工程。

2018年,高庄煤业公司在行业率先启动智能化洗煤厂建设,当“军令状”交到殷宪文的手里,他深知困难重重,倍感压力。由于建设项目的实施涉及多项技术,特别是在煤炭行业尚处于数字化转型初期、行业标准体系空白的情况下,完全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怎么办?殷宪文知道,只有一个字“干”。自那起,各个生产厂房就成了他的“移动办公室”。每天,他都要对36条皮带、510多台设备巡视一遍,遇到技术难题,盯靠现场,直至解决。

“配电室数量多、还那么分散,停送电得来回跑,太累、太紧张。”电工徐化猛的一句话,殷宪文听到了心里。为解决难题,他带领洗煤厂“启智创客中心”成员开展集中攻关,通过无数次测试,最终建成了配电设备智能监控系统,不仅实现了远程停送电管理,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还推动了集约化生产,实现了节能降耗、稳产提效,每年可创效80余万元。

“只有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才能全面掌握洗选生产的每一个细节,抓住智能化洗煤厂建设的关键。”殷宪文说。他从图纸设计、设备选型、现场施工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跟踪落实,常常为了现场一条线路的铺设、一条管路的布置,精打细算反复钻研,直到找出最佳方案,加班到深夜已是家常便饭。

遇到重点项目,他就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组建了4支创新团队,对制约生产的30余项现场难题进行攻关。围绕提高精煤回收率、降低尾煤泥发热量,殷宪文变问题为课题,实施煤泥入浮工艺、煤泥截粗增效等改造,使尾煤泥发热量由1200大卡/千克降低至800大卡/千克,年可增效400万元。面对精煤水分高的问题,他又组织精煤压滤机空气穿流升级改造,外运精煤水分有效控制在9.5%以内,年可节省运费近100万元。

凭着工作上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韧劲,殷宪文主持的20余项科技及管理创新项目受到上级表彰,《基于大数据的洗煤厂智能化技术研究》《洗煤厂智能化巡检管理系统》等成果荣获山东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实用新型专利。

创新不息,前进不止。殷宪文非常注重对职工技能的培养,利用“启智创客中心”等平台,大力开展订单式、实景式、互动式的教育培训与难题攻关,先后培养出以“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赵伟为代表的数十名高技能人才。殷宪文也在2023年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

坐在洗煤厂调度室里,轻点鼠标,足不出户就可察看各岗点生产状况;巡检时,手持机一扫,就能准确了解设备维检等详细信息……洗煤厂干部职工共享着智能化建设成果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如今,在繁忙的洗煤生产线上,智能洗煤的“探路者”殷宪文,每天都与洗选设备“隔屏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