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老矿新担当
重整行装再出发
——访柴里煤矿矿长 杨 明

新年伊始,集团公司密集召开系列会议,总结“历史最好年”辉煌成就,擘画“全面提升突破年”发展蓝图,在矿区上下引发强烈共鸣、广泛共识,更为我们扛起老矿新担当、重整行装再出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战略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
精准定位,打造老矿发展“新模式”
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宇刚参加六届一次职代会分团讨论时指出:“柴里当前的主要矛盾是采场问题,是没有整装大块资源。”作为资源枯竭型矿井,我们不能“望煤兴叹”“坐困愁城”,必须解放思想、变革求新,在有限的资源储量掩护下,加快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全价值链重塑,着力构建“全面从严+自主管理”安全管理模式、“找煤扩量+精采细采”生产组织模式、“安全朴素+简洁实用”质量建设模式、“全面预算+两化融合”经营管控模式、“控员降本+技能创效”人力资源模式、“集约整合+职业经理人”非煤发展模式、“温情柴里+和谐人文”党建工作模式等“7+”发展新模式,头拱地、向前冲,努力闯出当前勇争先、中期可持续、长远谋发展的新路子,为百年枣矿基业长青贡献柴里力量。
严细管理,夯实安全稳定“双保障”
实践证明,没有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一切工作都将无从谈起。围绕打造本安矿井,我们必须坚持初始即严、一严到底,着力浓厚安全高压严管氛围;开展“安全基础巩固提升年”活动,深化全层级自主管理,持续激发安全管理内生动力;突出老区要达标、新区上水平,精益打造“双全双随机”质量管控机制,持续增强以质保安能力。立足矿老人多、特殊群体多、历史遗留问题多“三多”实际,实施“矩阵式”信访维稳支持工程,深化“减存控增”攻坚行动,着力构建联防联控、高效协作的信访维稳共同体。
找煤扩量,强化煤炭主业“硬支撑”
紧紧抓住集团公司指标政策调整的发展窗口期,科学规划现有产能,着力打造“大槽煤+充填开采+老采区煤柱回收”的生产组织方式,确保矿井服务年限达到10年以上。吃干榨净煤炭资源,一面一策确定回收方案,全年多回收煤炭10万吨以上。优化充填开采工艺,打造3306、3307“双面”充填开采格局,确保置换煤炭25万吨,为集团公司充填开采“示范区”建设提供“柴里样板”。突出“实际、实用、实效”,全面提升采掘工效,坚决稳住矿井效益源头。
多措并举,打好全面提升“组合拳”
突出效益导向,深化“四提三控两优”活动,确保降本创效1.45亿元,商品煤单位成本控制在870元以内。深化产销协同,力争提高精煤回收率1.5%;建立精准跨矿配洗机制,力争跨洗30万吨以上,实现减产不减销量。深化全面从严管理,既严抓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又严抓流程管控、过程监督,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地。发挥风险防范的前置和兜底作用,系统做好决策风险、安全风险、稳定风险等各项风险评估工作。深入分析影响矿井发展的制约因素,逐项制订改进措施,力争在矿井产能、工程质量、队伍素质等各个领域实现全面提升。
转型突破,培育非煤发展“产业群”
抢抓集团公司非煤产业优化整合的历史机遇,优先发展支护产业,着力打造集团公司支护材料制造产业园。稳步推进建筑装修产业,积极引进专业化人才,加快办理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力争创收5000万元。找准铸造产品定位,聚焦一期创效、二期达产目标,加大市场开发,力争销售铸件9000吨。坚持国有体制、民营机制,推行模拟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推动非煤产业蓬勃发展。
以人为本,厚植干事创业“软实力”
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持续深化“336”党建引领工程,建立党建安全文化教育基地,加大“感动柴里”评选表彰力度,着力营造“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发展氛围。严格落实“31789”人才培养目标,分类制订青年大学生选拔培养规划,利用“四通道”全面调动超龄干部积极性,打造一支“老中青”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为矿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