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刚刚走进枣矿集团付村煤业设计办公室设计主管师孙延斌的办公室,就被一面摆放着各类岩石的“装饰墙”吸引,只见每一块岩石上都写着诸如此类的说明,采自哪里、属于什么岩性,一目了然。
“每进入一个工作面,我们都会取一块岩石,每一块岩石都是我们进行支护设计的参考。”孙延斌告诉笔者,他们根据岩性,不仅可以设计出最科学、最安全的支护方案,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成本。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生产一线,既是效益源头,也是成本消耗“大头”,付村煤业牢牢抓住源头成本管控这一“牛鼻子”,将所有井巷工程纳入“经济技术一体化论证”体系,围绕优化支护参数、优化巷道布置、优化系统设计、优化施工方法等,控好降本“源头”,引来效益“活水”。
孙延斌的这面“岩石墙”就藏着很多源头降本“门道”。据了解,因百米井下地质构造特殊性,矿井平均每月都要支出1000万的生产性材料成本。那么如何从这1000万里“扣”出“真金白银”?一起来看付村煤业的源头降本“秘籍”。
根据顶板岩石的岩性和现场条件,坚持支护“一面一策、一巷一策”差异化设计,在保证顶板安全的前提下,针对123下02工作面切眼顶板细砂岩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共减少支护材料投入11万元;坚持支护差异化设计,针对103下11轨道巷不同位置矿压显现的规律,优化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断面支护参数,共计节约支护费用70万元;在保证运输正常使用的前提下,123下06轨道巷、103下11轨道巷外段分别将巷道宽度由4400mm、4800mm变更为3200mm和4400mm,掘进效率提升30%,每米节约材料和人工费投入3000元,共计节约48万元。
同时,该公司将“设计成本是最大成本”的理念贯彻始终,不断优化顶层设计、生产系统、劳动组织,压减生产环节、冗余工序,形成设备、人力、能耗最优设计方案,尽最大可能实现源头降本。
东十采区马集断层西面由于隶属于两个不同采区,原计划是设计两个小工作面组织生产,他们通过对采区进行边界变更,制定科学的分析意见,并上报枣矿集团批准后,将这两个小工作面优化整合为103上16大工作面。
“我们通过这样优化生产系统设计,直接省去一个切眼施工、‘1安1撤’施工及两个联络巷岩巷的施工,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综合节支近千万元。”该公司副经理王树亮说。
这就是从源头上“省”出的“真金白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