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枣矿集团三河口矿业公司以“向管理要效益、以创新谋突破”为导向,打出精益管理强根基、技术创新破瓶颈、全员创效聚合力的“组合拳”,构建起全链条、多维度的降本增效体系,推动经营质效实现系统性跃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益管理“精准拳”:筑牢成本管控生命线
5个层级、18项可控费用、59条措施,三河口矿业公司以“六精六提”为导向,搭建起覆盖原煤生产、洗煤运销、后勤服务三条考核线的五级网格管控体系,将成本控制点细化至公司、专业、区队、班组、个人五个层级,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责任网络,同时推行“承责工资+工序工资+专项考核”激励机制,让成本意识深植每个职工心中。
成本管控的“颗粒度”持续细化,他们出台《上井物料及矸石山废料场地管理规定》,推行“计划—交接—码放—考核”四步法,对升井物资实施班组初筛、区队复检、专业鉴定的三级过滤机制,划分“可用、待修、报废”三类物资进行定置管理。
与此同时,闭环考核机制的落地更让责任层层压实,通过“动态督导+月度考核+年度总评”的全流程监管,将奖惩直接兑现到岗位,1-9月吨煤材料费、延米材料费均实现显著下降。
技术创新“突破拳”:激活效能提升新引擎
创新巷道动态调向增加可采煤量10万吨、优化起坡角度减少揭煤工序12道、液压支架整架吊运节约用工成本近90万元……三河口矿业公司聚焦生产瓶颈,以智能化、系统化改造为突破口,推动生产效能跨越式提升。
设计不仅支撑稳产,更能提升效率。13上06工作面优化起坡角度,原本38米的全岩巷摇身变为半煤岩巷,12道揭煤工序被“砍掉”,单班用工锐减42%,单日进尺效率飙升35%。
他们还通过对运输系统“外科手术式”改造,打通一采区轨道巷与辅助采区通道,取消3次转运环节,不仅缩短了运输路径,更优化精简人员15人;在主排水系统创新采用“水位智能联调+峰前预排”模式,在电价峰期前将水位压至警戒线以下,每月可节省电费支出10余万元;在通风系统实施降阻工程,封闭闲置巷道4017米,每年节电可达50万度……
全员创效“合力拳”:凝聚内生发展强动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三河口矿业公司以“两增三降四提升”行动为抓手,通过全方位宣传引导与机制激励,让“人人都是创效者”的理念深入人心。
市场化激励机制成为激活全员动力的“催化剂”。设备维修实行明码标价,维修费用的10%直接奖励给技术能手,选煤厂维修车间更换高频筛机螺栓仅需30元,较厂家维修节省近3000元;“微创新”“微成果”征集活动持续升温,职工提出的“水泵叶轮防磨损改造”“皮带机变频调速改造”等46条建议,分别实现设备寿命延长3个月、单班耗电量下降15%的实效。
从专业技术人员到一线操作职工,各岗位通过政策创效、修旧利废、自主改善等多元路径,累计完成改善项目近70项,创效超300万元,让“存量资产”真正转化为“增收活水”,激活更强发展动能。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