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枣矿集团蒋庄煤矿机电设备制修厂,有一个班组在节约创效方面既不用电,也不用水,那他们用什么来节约创效?
答案是利用风动设备进行节约创效,这个班就是机电设备制修厂的风动班。
今年以来,该矿紧紧围绕“厉行节约、严控成本”“十项费用节支行动”要求,不断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在“紧日子”里“抠”出效益,让“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就是效益源”理念落到实处。
提到风动班,不得不提到班长周洋龙。从事风动设备维修26年的他,与风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带领下,机电设备制修厂风动班利用自主研发的风动设备修复井下风动锚索钻机、风动葫芦、风动张紧器、风镐、风钻等气动工具,每个月就能为矿井节约费用15万元,每年节约费用180万元。
周洋龙告诉笔者,以前没有风动设备,都是凭经验维修,升井的待修设备必须人拉手搬,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由于缺乏检测设备,修好的设备往往达不到标准。例如,10吨的风动提升机修复后,职工反映到了井下实际只能吊起3吨,既影响生产效率,又有安全风险。
为了让这些维修设备既能省力又省钱而且能够达到维修标准,从事风动设备维修多年的周洋龙开始动起了脑筋。他想到,如果弱电能够控制强电,那么为什么弱风不能控制强风呢?带着这个问题,周洋龙开启了他的自主研发之旅。
他通过在市场上了解,一台吊车装置,起吊10吨的市面价格为6万元左右,起吊3吨的也得1万多元。通过对设备研究,他利用该矿机运工区更新迭代的集控台的外壳作为框架进行废物再利用,利用报废注浆管为立柱,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自主研发,一个以起吊装卸、提升机拉力检测为一体的气动立柱式悬壁吊车装置便应运而生。
近年来,风动班修复了大量风钻、钻机、风泵等设备,每月修旧利废达28万元以上。
在蒋庄煤矿,风动班节约创效的故事不是个例,正是有许多像周洋龙一样的职工,将“省下了的就是赚来的”理念深刻于心中,把“厉行节约、严控成本”从“选择题”便成了“必答题”,才能在“紧日子”中挖出了“金疙瘩”,而这一幕幕节约创效的场景在蒋庄煤矿陆续上演……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