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设施漏风率检测误差范围如何精准界定?综掘巷道快速转弯施工有哪些关键工艺……”
近日,枣矿集团高庄煤业“名师讲堂”内座无虚席,一场场紧扣生产一线需求的技能课程接连开讲。各专业技术骨干倾囊相授,将“独家秘籍”娓娓道来,职工们奋笔记录,踊跃提问,热烈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
这样的“充电”场景,在高庄煤业已成为常态。该公司锚定“人才强企”战略目标,以众创联盟为创新载体,围绕“实操化、精准化、多样化”方向,推动培训模式从“普遍施教”转向“按需授课”,为技能人才打造高效成长“快车道”,激活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
培训要“解渴”,需求先“摸准”。为让课程内容真正击中技能“痛点”、破解工作“难点”,他们动态开展培训需求调研,组织人员深入区队、车间、厂房一线,精准收集智能设备操作盲区、机电设备维护难题等现场“真需求”,确保“名师讲堂”课程紧贴生产实际,切实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
“大国工匠”赵伟分享攻克技术难关、优化设备参数的鲜活案例,诠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防管理部主任工程师祝传军以灾害防治典型事故为“考题”,手把手传授“隐患排查三步法”,让职工在沉浸式学习中练就过硬本领……
他们深挖内部人才“富矿”,充分激活“明星工匠”“岗位能手”“草根达人”等本土人才的“传帮带”潜力,精心组建涵盖采煤、机电、通防等领域,由29位专业人才组成的“名师档案库”。技术骨干们依据需求清单量身打造课程内容,实现培训内容与职工需求“无缝对接”,破解传统培训“学用脱节”难题。
他们创新多样化教学模式,线上通过微信群聊实时推送理论课件、操作视频等资料,便于职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学”;线下定期开展“一对一精准辅导”“多对多经验交流”,将晦涩的专业理论转化为职工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宝典”。同时,推出“实景教学”“跨专业沙龙”特色活动,开设专项技能培训、技术难题会诊、操作规程优化等课程,全员学技术、练本领的热情持续高涨。
培训质量好不好,职工最有发言权。为确保技能“充电”不走过场,他们建立“双向反馈”机制,职工从课程实用性、教学创新性、知识易掌握度等多维度评价培训效果,相关部门根据反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以评促改、动态优化”闭环管理,切实助力职工成长进阶。
技能是立身之本,人才是发展之基。高庄煤业持续深耕技能人才培育沃土,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教学资源,全力构建“老员工经验传承、新员工快速成长、全员协同进步”的良好局面,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