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枣矿集团柴里煤矿百米井下,一场围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攻坚战”悄然打响。三十余名技术骨干组成专项攻坚专班,以南轨二坡、六七集轨、237集轨等关键巷道为主线,展开长达2800多米的系统性整治工程。他们不仅改变了巷道的“面貌”,而且重塑了矿井安全的“基因”,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班集结,重拳整治,打通标准化建设“最后一公里”
面对巷道老化、管线杂乱、设施标准不统一等历史难题,柴里煤矿打破常规部门界限,抽调生产技术、机电、通防、安全等核心岗位30余人,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专班。专班成员驻点现场,摒弃“撒胡椒面”式的常规做法,坚持“聚焦难点、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原则,制定“一段一策”整治方案,采用“挂图作战、逐米推进”的方式,系统开展巷道修整、底板硬化、管线标准化敷设、照明亮化、标识规范、文明生产等综合治理。
专班成员如同矿井的“美容师”和“外科医生”,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细化施工,他们既是设计员,也是施工员,更是质检员,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真正实现“整治一段、达标一段、巩固一段”。
通过系统性的巷道修整、管线规范化吊挂、照明亮化、风水管路更新、牌板标识统一等一系列“组合拳”,原本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路段实现了“华丽变身”,巷道变得整洁、明亮、畅通,设备设施排列有序、标识清晰,极大提升了矿井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整体形象。
攻坚克难,事迹涌现,彰显柴里人担当奉献本色
专班工作的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也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南轨二坡斜巷施工中,由于空间狭窄、作业环境复杂,大型设备难以展开,专班组长、老党员刘建伟带头组建突击队,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连续作业多个班次,清理积存杂物和浆皮,累计装车55车,为后续施工创造了条件。
专班副组长姚辉亮在治理南轨二坡顶底板期间,连续跟班作业一个星期,果断提出了增加设备,兵分两路同时进行,先对巷道锚网造型喷浆加固,再组织巷道喷白美化。对地板治理按照“先疏、后排、再浆”原则有效控制了水冲轨道现象,加快创建进度,提升安全性和美观度。“我们要让每段巷道都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姚辉亮说。
通防管理部的张厚林,负责风水管路标准化改造。他带领团队对上千米的老旧管路进行更换,全部升级为矿用环氧树脂涂层复合钢管。在更换过程中,他改进吊挂工艺,确保新管路安装平整、牢固,既消除了安全隐患,也改善了井下环境。他常说:“标准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每位专班成员都认真负责,无私奉献,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现场条件复杂等困难,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柴里精神,他们的辛勤汗水,深深烙在了矿井标准化建设的每一个进步里。
从“难点”到“亮点”,标准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经过两个多月的集中攻坚,专班累计完成巷道喷白2100余米、底板治理1586米、管线标准化改造近5000米,拆除冗余设施130余处。在创建内容上,专班创新推出了“线性管理法”,实现电缆钩间距误差不超过5毫米、风水管路标识色环统一间隔20米;打造了“示范硐室”5处,实现设备布设“横平竖直、一尘不染”;推广“地面对标井下”管理模式,使物料码放、工具存放全部实现定置化管理。
更值得关注的是,专班形成了勘察评估、方案制定、标准培训、过程控制、联合验收、长效保持“创建六步法”,目前已在全矿推广。安全总监陈向晓评价:“专班不仅创造了看得见的改变,更留下了一套可复制的标准化运作机制。”
南轨二坡、六七集轨等原本的“问题巷道”转变为矿井标准化示范线路。矿长苏林表示:“专班化机制不仅是环境的改造,更是安全管理理念的升级。我们将持续推动标准化建设向所有采区延伸,实现动态达标、长效保持。”
如今,柴里煤矿正以专班攻坚为起点,全面推进井上下安全生产标准化提质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坚实底气。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