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矿集团三河口矿业打出流程管控、资源创新利用、严控非生产性支出“组合拳”,通过全流程闭环管理为物料“上保险”,以废旧物资“变废为宝”创收27.29万元,将非生产性支出“瘦身上岗”,三项费用降幅20%,修旧利废与回收复用创效超千万,交出了一份“省钱即赚钱”的硬核成绩单。
“以前物料升井后‘东躲西藏’,现在每一块料都有‘专属档案’,从哪来到哪去,清清楚楚。”该公司业务运营中心副主任武惠阳说。
为了给降本增效“上保险”,该公司今年出台《升井物料及矸石山料场管理规定》,给物料“办身份证”,全流程闭环管理,让资源不再“迷路”。从源头装车开始“打卡”,专业部门全程“盯梢”,分类鉴定、交接手续、分区存放、台账管理……各部门职责被细化到“谁的孩子谁抱走”,物料周转率和复用率大幅提升。
该公司还把“创新资源利用”玩出了新高度,鼓励各单位“自己的活儿自己干”,积极承接零星工程和设备维修业务,尽量不找“外援”,把成本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业务运营中心牵线,运输工区“接单”,废旧钢管经过回收、筛选、除锈、切割、焊接,摇身一变就成了停车棚的主体结构材料。
该公司还对矸石山料场开展8天的“大扫除”,给19类物资来了个“分门别类”,被“扒拉”出来分类处置,比家庭“断舍离”还彻底。其中,232.44吨“压箱底”的废铁、皮带、胶管等“老宝贝”,通过公开拍卖变身“现金奶牛”,直接创收27.29万元。
花钱容易省钱难,该公司还给花钱这件事立了规矩,严控非生产性支出,他们对20余项非生产性支出项目及十项费用实行“归口管理、部门控制、指标包干”,给费用支出上了“紧箍咒”,大额费用“专项盯控”,杜绝超支情况的发生。截至8月底,三项费用比预算降低了2269.73万元,降幅19.79%;十项费用同比减少108.57万元,减幅38%。
“从物料‘身份证’到废旧物资‘逆袭’,再到费用‘安全阀’,降本增效不是‘苦行僧’,而是技术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省钱经’念出新花样,让每一分成本都物超所值。”三河口矿业经理刘亚运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