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基层动态

田陈煤矿:以精准育才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作者: 梁晓彤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6日

18张年轻面孔,一场真刀真枪的述职考核,10%的淘汰率——枣矿集团田陈煤矿用高标准、严要求锤炼真金,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后浪”动能。

9月3日,田陈煤矿召开2025年高校毕业生见习分配会议,传达了《山东能源集团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田陈煤矿高校毕业生见习管理规定》,宣布了《田陈煤矿2025年高校毕业生见习分配方案》,至此,标志着新一轮人才精准培育工程全面启动。

精准对接,铺设人才成长“快速路”

田陈煤矿深入梳理各单位在安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明确每个见习岗位的职责、培养目标和学习重点,坚决避免“岗位虚化”和“见习走过场”。

矿井主动与毕业生沟通,了解他们的职业规划、兴趣方向和知识短板,将专业对口、发展契合的毕业生分配到合适岗位,真正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这种精准对接理念延伸到了全矿人才培养体系。该矿分专业、分工种进行调研,根据职工“口味”和生产需要制定详细实训计划,实现了从全员培训向专业精准培训升级,从素质培训向专业差异培训延伸。

导师带徒,打造匠心传承“新范式”

“导师既要‘倾囊相授’,又要‘严管厚爱’,不仅要教专业知识、授业务技能,更要传敬业精神、讲安全理念。”矿长鲁伟在见习分配会议上说。

田陈煤矿打破传统、不断探索,创新推行“一师多徒”“多徒多师”“多徒一师”等多种培养模式。制定分阶段的教育培养计划,强化培训效果考核,实施师徒同考和月评季考,定期以书面形式汇报培养情况。

师徒协议签订后,师徒关系正式生效,“这不仅是一份协议,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种匠心传承模式已成为田陈煤矿加快青工成长的重要举措。

严考实练,构建人才考核“硬指标”

田陈煤矿对人才培养绝非“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拿出了“真考核、动真格”的态度。

不久前,历经近一年的井上井下“摸爬滚打”的15位2024年高校毕业生见习期满,迎来了一场关键“大考”,这场考核淘汰率明确锁定10%,是一场真刀真枪的较量。

考核采用“一述一评一答”的硬核模式,考核维度涵盖政治素质、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廉洁自律等方面。考核方式包括现场述职和扫码民主测评,成绩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档。

“优秀”名额稀缺,比例严控在30%以内,合格者精准定岗,转正定岗严格遵循“专业对口或相近”原则,确保人尽其才。

平台赋能,搭建人才孵化“多维空间”

田陈煤矿利用“设立创新先锋榜、组建创新工作站、举办创新大赛”“青年大学生联合会”“青年创客联盟”等多种载体,积极打造青年人才创新创效“孵化基地”。

常态化开展“头脑风暴”,开发创新思维智慧,激发创新创效内生动力,提升矿井智能化管理水平。

为提升职工现场实操能力,该矿不断加大实操训练力度,坚持“分项开展、按需培训、注重实操”,制定不同培养方案,着力提升解决各类现场突发问题的能力。

以岗位练兵为重点,定期就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和交流,使职工做到从会到熟、从熟到精。

机制创新,完善人才激励“新体系”

田陈煤矿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构筑专业技术人才经济奖励、个人成长、成果转化三个平台,建立人才成长效果考评机制。

该矿进一步加大“一专多能”复合人才培养力度,以“精一、通二、会三、学N”为目标,创新推行“跨专业旁听生”“多证即多金”等培养模式。

设立“一岗多能”技能培训专项奖励基金,对参加上级技术比武取得优异成绩的,纳入矿评聘智能工程师人选。对在单位胜任全能工种的,列入矿高技能人才库管理,作为提拔聘任和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该矿还畅通机关与基层上挂下派“双向交流通道”,通过专业点名调训、基层推荐培养,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到机关科室挂职或任职,快速“补短板、增见识”,提升综合业务素质。

随着智能化矿山建设不断推进,田陈煤矿对技能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如今,这座有36年历史的老矿正焕发新活力,技能大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涌现,青年技术骨干在省级比武中摘金夺银,五小创新成果年均转化超百项。

人才生态就像矿井通风系统,要形成良性循环才能生机勃勃。田陈煤矿通过系统性、精准化培养,正建立起人才梯次成长的良性机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