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入职时连采煤机基本操作都生疏,到如今能独立完成智能控制系统调试,还拿到了‘创新创效能手’称号,这两年的成长,离不开公司给的每一次学习机会!”在2025年大学生迎新会上,枣矿集团岱庄煤业综采工区大学生技术员冯子龙的分享道出了许多青年的心声。
如何让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如何让理论知识与井下实践完美融合?今年以来,该公司聚焦基层人才“培育难、成长慢、活力弱”等问题,以“机制为基、协同为要、创新为魂、激励为翼”,打破传统培养模式,依托“1050浪涌计划”,为青年员工量身打造“成长路线图”。
(技能培训课堂)
为破解青年职工“知识盲区”“能力短板”问题,他们摒弃“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创新实施“四评三考三导师”运行机制,秉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原则,为每人量身定制培养计划。以“走出去开阔视野,引进来夯实内功”双轮驱动强根基,“小班精训聚焦难点,靶向集训突破瓶颈”精准培育提技能。常态化搭建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多元竞技舞台,将“相马”与“赛马”相结合,引入“竞赛+竞聘”“主观+客观”的综合考评机制,让能力在实战中见真章,让人才在比拼中脱颖而出。
(充填技术探讨交流)
坚持创新驱动为工作导向,依托劳模工作室,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大师为高技能人才蓄水池,高点起步、阶梯递进,以强带弱、以老带新,形成“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模式,推进“人才+项目+成果”培养,聚焦膏体充填技术突破、新旧技术转化等生产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以“包干制”“赛马制”,鼓励青年职工在创新班组创建、“五小”创新等活动中挑大梁、当主角。常态化组织“理论+实操”联考,开展技能实训大课堂、青年微课堂、大学生夜校、“星火擂台”竞赛,引导青年职工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最终成为“创造者”,先后有12名大学生员工牵头或参与创新项目20余项,6项创新成果在枣矿集团评比中获奖,累计创新创效超200万元。
(人才一线锻炼)
坚持“人才在一线培养、在一线发现、在一线成长”的理念,全面推行4个月井下实践锤炼作风、2个月轮岗学习拓宽视野、1个月项目攻坚提升能力“4+2+1”培养模式,制定“短期熟悉流程、中期独当一面、远期成为骨干”的阶梯式目标,通过定期轮岗、项目负责等方式,推进大学生员工“跨岗位流动、跨管理交流”,让人才“多岗位历练、全方位成长”,让他们在“急、难、险、苦”中积累经验、在重点工程中“墩苗历练”。5名大学生员工通过跨岗位锻炼,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1050浪涌计划’,让更多青年人才在基层扎根、成才,打造‘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人才梯队,真正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岱庄煤业党委书记、经理高松芝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