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基层动态

经验交流|付村煤业:以“三化三全”破局增效

作者: 黄超、高龙、高原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5日   来源: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


图片



编者按



在9月10日枣矿集团召开的“厉行节约、严控成本”现场推进会上,部分单位围绕会议主题作了经验介绍、典型发言。为推广先进经验、优秀做法,引导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以“它山之石”,进一步丰富、完善、提升降本增效工作措施和水平,融媒体业务中心组织对典型经验进行整理,并利用枣矿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促进各单位互相学习借鉴。

2025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付村煤业坚定践行“过紧日子”要求,以务实作风探索成本管控“向前延伸、向深挖掘”的破题路径。通过全面实施“三化三全”管理模式,将成本优势转化为企业度危求进的强力支撑。


416508d6378665cac07cc954ea58abb6.gif


1-8月份,材料费同比减少877万元,电费同比减少256万元,修理费同比减少2442万元,污水处理费同比减少146万元,商品煤单位成本同比减少28.37元/吨。


01

系统化管控,全局性谋划

明确顶层“路线图”


以系统性思维进行成本管理的顶层设计,为成本管控明确目标、定制路径,确保降本增效落实落地。


9月15日(1).gif


建章立制,立体考核。构建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压实全员责任,横向覆盖各部门、纵向贯穿各层级,出台《精益成本管控实施意见》《全员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形成“事事有章可循、层层有责可追”的四级联动考核机制,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利润中心。同时,严格执行“两不支出、三不采购”(无预算不支出、无经济技术一体化论证不支出,有库存不采购,有旧不采购,有计划未到货不采购)的审批机制,1-8月份通过前置审批审减非必要采购169万元。


指标导向,全面预算。坚持以全面预算管理为纲,预算编制采用“定额测算+倒逼成本”双轨模式,将98项成本指标科学分解至43家责任单位,形成“人人肩上有指标、个个心中有算盘”的目标责任网络。通过“预算管控+技术论证+会诊研判”机制,深度剖析各单位节超原因,对照材料费月度预算,实行“节奖超罚”,每个区队(车间)单月最高奖励5万元,1-8月份累计奖励110万元,扣罚40万元,真正践行“省下的就是赚来的”理念。


9月15日.gif


杠杆激励,控员提效。按照“控总量、盘存量、优增量、提质量”原则,深化人力资源“六定”管理,优化内部市场化运作,推行精益区队班组建设,实行“固定+浮动”工资分配模式,鼓励地面职工主动到一线岗位,实现工资分配向“脏险苦累”岗位倾斜。1-8月份地面及辅助岗位向采掘转岗20人,赴省外开发单位人力协同3人。


02

精细化管控,全流程挖潜

拓展各环节“效益源”


坚持统筹思考、精细管控,从源头设计、洗选降耗、避峰填谷等全流程发力,齐头并进深挖潜。


11111.gif


优化设计,源头降本。坚持“降本重心在井下、关键在源头”,将所有井巷工程纳入“经济技术一体化论证”体系,优中选优定方案。针对东十采区马集断层西面资源优化整合为10316大工作面,直接省去一个切眼施工和“1安1撤”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综合节支近千万元。在东六、东十采区,利用两条闲置采区联络巷改造为单轨吊充电硐室,节省掘进费用180万元;在83采区,将常规“一岩两煤”三条准备巷道全部优化布置在煤层中,减少投入140万元;通过“一巷多用”优化设计,将10316工作面运输巷,改为10311工作面掘进期间的回风巷,既满足“通风新三十条”规定,又减少岩巷掘进155米,节支150万余元。


深耕洗选,节能降耗。深入开展“三节两提”专项活动(节约电能、节约介质、节约浮选药剂,提升原煤小时处理量、提高精煤回收率),以细节优化释放创效潜力。通过集约生产,减少设备空耗;优化洗选工艺参数,实施设备节能改造,强化过程管控等系统性措施,电费、介耗、浮选药剂分别下降3%、9%、15%,洗煤厂原煤小时处理量提升8%,精煤回收率提高1.8%。

配图动画GIF (4).gif


精准施策,避峰填谷。根据季节电价峰谷时段不同,动态调整交接班时间,创新实施“1小时弹性交接班”制度,确保深谷时段全时生产、尖峰时段集中检修,仅此一项月均同比节约电费14万元,全年可节约168万元;同步调整主运皮带检修与采掘工作面检修时间,利用深谷时段集中运输,1-8月份主运系统节约电费68.8万元。


03

价值化再造,全要素循环

焕发废旧物资“新生机”


将修旧利废作为成本管控的重要一环,深度挖掘废旧物资价值,推动修旧利废从“废品处理”向“资源再生”转变。


9月15日(3).gif


一体管控,盘活闲置物资。站在公司运营成本最优的高度,打破部门壁垒,对闲置物资实施一体化管控。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公司6大仓储区进行“拉网式”清查并建立动态台账,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让“我的库存”变为“我们的库存”。对闲置物资实行“三级盘活”,可直接调剂的即时流转,需修复的指定单位改造后复用,报废物资拆解零部件再利用,最终无利用价值的通过“干将”平台规范处置,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净”。截至8月底,通过该机制成功盘活闲置物资387万元。


机制驱动,激发节约动力建立“清单式回收+订单式修复”机制,每月下达回收与修复计划,并责任到人。创新实施“30%原值贡献奖励”,复用旧料不计入单位材料费,并按原值30%兑现单位和个人。在6308工作面运巷卧底期间,使用安装工作面切眼回收的1000平方米塑料网,节省费用1.08万元,区队获得激励3231元;设备制修厂利用废溜槽拆解钢板制作支架控制器固定座33件,节省新料费用1.86万元,获得激励5581元。这一机制真正让“节约者得实惠、创效者受激励”成为鲜明导向,1-8月份,累计回收物资1841万、复用1798万元,兑现奖励63万余元,推动基层从“要我节约”向“我要节约”主动转变。


9月15日(2).gif


旧料重塑,挖掘深层价值。鼓励技术赋能,推动价值再造从“材料复用”向“部件再生”“技术攻关”深化。在材料层面,推行“修、补、配、改”模式,废旧锚杆、皮带、轨道全部改造再利用,1-8月份减少投入463万元,实现“变废为宝、矿无废品”;在维修层面,坚持“进矿不返厂、自修不外委”,318综掘机维修原厂报价128万元,自主维修单台节省52.6万元;机电工区通过自主排查主副井悬挂油缸、移动变压器故障,精准更换易损部件,节约成本近5万元。在核心技术层面,修复的废旧华宁控制器实现与郑煤机控制器兼容通用,单台成本仅为新购价的5%,全年可节约280万元,闲置护套连接器8芯改7芯复用,真正做到“修旧如新、配件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