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红线不能碰,规定动作不走样!”在枣矿集团新安煤业公司的井下作业现场,这句朗朗上口的安全口诀是职工们日复一日的作业准则。
进入下半年,该公司以“安全是最大效益、安全是最有效的降本”为准则,打出一套从严管理“组合拳”,让安全管理既有“硬度”更有“温度”,为企业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管理“不松劲”,制度落地有了“双保险”
“以前是‘班长催着干’,现在是‘自己想着干’。”综掘二区职工刘文师说。这背后,是该公司“安全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的铁律在发力——网格化管理细化到每个作业面,安全包保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自主管理让班组有了“话语权”,双评双置机制让奖惩更透明。
(该公司机关包保人员在井下检查)
该公司还创新推行“双包保”机制,主体责任人和监管责任人“手拉手”签责任书,“运动员”“监督员”相融交叉、相互监督,形成“齐抓共管”的闭环。如今,安全管理制度从“纸上”走到“地上”,从“墙上”落到“岗上”,安全管理的“阀门”越拧越紧。
标准“再升级”,矿井颜值与实力齐提升
走进316采区,标准化的巷道整洁明亮,标识牌清晰醒目,设备摆放井然有序,这是该公司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程建设的生动缩影。
该公司始终秉持“干一辈子煤矿,就要抓一辈子标准化”理念,将井下区域划分为“责任田”,推行“谁分管、谁负责、谁达标”的治理机制,考核标准细化到“毫米级”。
(该公司掘进巷道标准化建设)
“五个专项行动”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整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懒、散、拖”。个别区域“过得去就行”的想法没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精益求精”的追求。如今,矿井标准化不仅“面子”光鲜,“里子”更扎实,“干活环境好了,心里也更踏实了!”综采二区职工孙晋华说。
风险“早防控”,给安全生产装上“预警器”
“13下10工作面顶板压力监测正常,31608工作面造撤面标准符合规程……”调度指挥中心的电子屏上,实时数据滚动更新。针对关键工作面的“特殊时期”,公司派专人盯守,制定“一面一策”管控方案,让顶板管理有了“定盘星”。
(智能化工作面监控平台)
在地测防治水办公室,一张色彩分明的“水害重点治理区域图”格外醒目,红色区域是“重点盯防区(禁采区)”,黄色区域是“强化治理区(缓采区)”,绿色区域是“治理到位区(可采区)”,每个区域都有“清单”、有“责任人”、有“时间表”。地质“透明化”管理模式,让316采区的地质情况“一目了然”,奥灰水防治措施精准落地。雨季“三防”物资提前准备到位,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把“应急”措施转化为日常“作业”。
“从严管理不是‘冷冰冰’的约束,而是‘暖融融’的守护。”谈及公司的安全管理理念,该公司党委副书记、经理王士奎表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更是对职工家庭的责任,将以“五个枣矿自信”作为硬底气,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等不起”的责任感奋战三季度、夺取全年胜。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