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时间,电费同期减少121万余元;扩大自主维修,节约外委修理费172万元;优化系统布局,节约水电费、水处理费等共计27万元……
枣矿集团三河口矿业公司咬定发展目标,持续优化流程、精益管控,不仅让“两增三降四提升”“降本增效八项硬措施”成果巩固了,也让企业在复杂环境和下行压力中保持了发展活力。
精益管理的深度,决定降本增效的力度。该公司推行“从紧预算”管控模式,将商品煤单位成本分解为128项具体指标,像剥洋葱一样逐层拆解至采煤面、掘进头甚至单台设备,形成“人人有指标、事事有考核”的成本管控网络。在材料费管理中,他们施行“限额领料+扫码追踪”机制,每米电缆、每根锚杆都标注使用地点和责任人,实现材料全生命周期监控。这种“月度预警亮红灯、季度考核动真格、年度通算论奖惩”的动态管理体系,让成本支出始终运行在可控区间,今年上半年各项费用较预算指标降低6.3%。
“老家底”也能成为“新富矿”。他们构建透明仓储管理系统,常态化开展清仓利库专项检查,搭建全矿物资共享平台,推行“以旧换新”制度,实施“计划审核+动态调剂”模式,动态平衡库存、回收物资、修复材料,仅今年上半年就节约材料费用122万余元,真正抓好了“存量”,让“沉睡”物资“活”起来。
成本做“减法”,政策做“加法”。他们坚持精益化资金运营思路,采取低息换高息的方式,减少利息支出41万元;争取税费减免,实现资金创效29万元;创新清收方式,压减逾期款项11万元。
“降本增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生存之道、发展之基。”三河口矿业公司经理刘亚运表示,他们将持续深化精益管理、优化流程管控、深挖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运营质效,增强企业度危求进、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