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夏日,蝉鸣声在梧桐叶间渐起,空气里裹着一股子热辣辣的干劲。枣矿集团三河口矿业公司97名掘进技术业务骨干整齐列队,启程奔赴蒋庄煤矿。这支队伍的出发,不仅为兄弟单位解决了掘进力量紧张的燃眉之急,更让富余的人力变成降本创效的“活资源”。
近年来,随着三河口矿业公司“一头两面”生产格局持续稳定,掘进专业面临“任务轻、人员多、效率低”的现实挑战,矿井生产成本压力凸显,而兄弟单位因采场条件差、接续紧张,面临掘进力量短缺难题。
“我们的富余人员,正是兄弟单位的‘刚需资源’,与其让人力‘闲’着,不如让资源‘动’起来。”该公司业务运营中心业务主管赵伟说。
为破解这一“冰火两重天”的困局,该公司以“人力资源协同”为突破口,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内部挖潜+外部输出”的人力资源市场平台,打破畅通人员流动壁垒,推动人力资源共享。
对内,他们不断优化劳动组织,建成以掘进机、胶带机自移机尾、干式除尘风机为支撑的综掘快速作业线,打造掘锚一体机、自移机尾、除尘风机、拐弯装置等系列装备组成的快掘作业线,提升掘进效率,减少作业人员,释放占用的掘进力量。
对外,他们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业队伍,赴蒋庄煤矿“支援作战”,开展人力资源协同,从事掘进和巷道维修工作。并与接收单位签订人员借用协议书,明确职工工资、绩效构成,确保收入不低于原岗位,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从“人员紧张”到“人员共享”,从“成本压力”到“降本引擎”,这场“人力迁徙”带来的蝴蝶效应正在显现。据了解,该项目为三河矿业公司减少人工费用1800余万元。同时,外派队伍在“实战”中提升了技能,职工收入稳中有增,实现“企业降本、职工增收、兄弟单位解困”的多赢格局。
在推进外部协同的同时,三河口矿业公司还围绕“控员、提效、强能”全链条发力,打了出人力资源管理“组合拳”。他们严格落实控员提效要求,开展“长伤、长病、长旷”等“六大清理”行动,规范劳动用工管理,通过办理退休、内部退养等方式,降低用工成本。
同时,优化人员配置,推动地面职工主动投身井下生产,让人力资源“活”起来。坚持“以岗定薪、以效定薪”,工资分配持续向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倾斜,确保分配公平高效。以“技术换人”为目标,落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发放技术补贴,激发职工学技能、提素质的热情。针对掘进专业需求,举办素质培训班,提升职工操作技能与安全意识。
“人力资源不是‘静态的数字’,而是‘流动的资源、创效的活水’。我们将立足当前人力资源协同的良好开局,扩大人员协同范围与深度,深化技术换人、装备升级,强化职工技能培训与等级认证,完善以效定薪的分配机制。持续优化控员、提效、强能全链条管理,推动人力资源高效流转与价值再造。”三河口矿业公司经理刘亚运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