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基层动态

旧物重生+新物严控 三河口矿业公司"抠出"降本实效

作者: 刘涛 马传龙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19日

枣矿集团三河口公司以内部市场化考核为抓手、以精细化管理为支撑,在修旧利废、指标管控等领域交出亮眼“降本答卷”,在节约采购资金的同时,用“多劳多得”激发全员活力,实现降本增效与职工创收双向共赢。

“现在车间里最热闹的不是闲聊,是比谁修得快、修得好。”设备制修厂党支部书记孔祥林说。

自修理厂推行内部市场化考核以来,职工的工作状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所谓市场化考核,即对维修串辊、H架、电气开关等设备明码标价:修复一个H架奖励5元,翻新一组托辊奖励3元,加工一条皮带网梯奖励10元……每笔维修业务的收入直接与班组、个人绩效挂钩。

为确保公平,班组每日填写《自治财务日报表》,详细记录工作量单价之和、材料消耗、维修奖罚三要素,由厂部审核后公示。

“过去修设备是‘任务’,现在是‘抢单’——谁手快、技术好,谁就能多赚。职工积极性上来了,车间从早到晚都是忙碌的身影。”设备制修厂技术员吴义鸣说。

据了解,二季度该厂累计改造修复H架910件、架杆1200根、托辊1000组,利用废旧皮带加工皮带网梯400条,节约采购资金超50万元,职工绩效兑现10万元。如今,职工抢活干、找活干,已成为厂区新风尚。

修理厂的变化,是三河口公司“勒紧钱袋子过紧日子”的缩影。在公司层面,他们运行了一套覆盖全流程的“指标管理”体系,将降本挖潜细化到“一度电、一方水、一张纸”。

每周一早晨8点,该公司调度会议室电子屏滚动显示着矿井水、电、蒸汽及洗煤小指标数据。

“这些指标看似琐碎,却是成本控制的‘神经末梢’。比如副井提升人数,每勾少提1人,一天100勾就浪费100人次运力,相当于多运行1小时设备。”业务运营中心副主任曹士强说。

降本挖潜的“连环招”,更体现在管理的细枝末节上。在物资采购环节,该公司建立“双审核”机制,生产部门提交采购计划前,需先经仓储科核对库存,确认无冗余物资后再申报。业务运营中心同步结合物资使用周期预判需求,防范“以换代修”“小病大修”。今年5月,综采工区申请采购20根架杆,经核查库存有15根闲置,最终仅采购5根,避免了资金沉淀。

在办公用品管理上,“无纸化”已成为硬性要求:除合同、票据等必须纸质文件外,通知、报表、审批全部通过微信、钉钉、OA系统传递。6月数据显示,公司打印纸领用数量较1月减少65%,硒鼓、墨盒更换频率下降40%,办公费大幅降低。

“从旧托辊里‘抠’效益,在指标中‘挖’潜力,我们用市场化考核与精细化管理,激活了全员降本内生动力,更以管理创新为矿井发展注入新动能,这既是‘紧日子’里的智慧实践,更是‘好日子’的坚实底色。”三河口矿业公司经理刘亚运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