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节约外委修理费30余万元,回收复用165万元,节约电费28万元,落实自主改善项目71项,实现综合创效54万元……”
二季度以来,枣矿集团岱庄煤业以主动求变的姿态和精准务实的举措,深挖全员创效潜力、严控材料支出,群策群力挖掘节约点、降本点和增效点,聚力打好降本增效攻坚战。
他们持续完善物资管理考核机制,从材料计划、审批领用、现场使用管理等各环节进行全流程动态监管,让“材料浪费”等同于“三违”的理念在职工中成为新风尚。
开展井下作业现场“随手捡”、地面厂房“随手修”、办公场所“随手关”行动,让节约成为每个岗位的“标准动作”。如今职工“抬抬手”“弯弯腰”、回收边角料、修复旧配件的节约习惯成为岱煤人生产现场的新常态。
深入推进修旧利废与职工创新深度融合,他们聚焦技术降本、管理降本、创新创效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新形式。充填工区投入200元成功修复充填泵蓄能器故障,替代原厂“万元级”更换方案;掘进工区回收井下各类牌板并重新覆膜投用,减少牌板制作费用2万余元;综采工区职工自制的阀串取出器,每月节约人工成本3000余元。这些源于生产实践的“五小”创新,既解决了现场难题,又培育了全员创新文化,让创新“小点子”成为降本增效的“金点子”。
从“被动严管”到“主动算账”,该公司综采工区用内部市场化管理的“金钥匙”打开了效率与效益的“双赢之门”。他们持续用好“多劳多得”这个经济杠杆,将每班与职工增收创效直接挂钩,按照内部市场化结算办法、价格体系和职工实际工作量确定当班收入,充分释放生产力,激发了职工自己干、自己算、自己赚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都是经营者、个个都是效益源”的浓厚氛围。
“降本增效不是‘压缩成本支出’的单选题,而是‘全员参与+管理升级+创新赋能’的系统工程。”该公司党委书记、经理高松芝介绍,“我们将持续瞄准成本管控、修旧利废、创新创效等降本增效关键点,加强精细管理、深挖内部潜力,持续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