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矿集团柴里煤矿始终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突出“标准化、模块化、精细化”管理,大力开展“查暗除盲”“旬检月验”“双全双随机”评优找差等活动,着力提升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
(整齐的管道和电缆)
从源头管控 节点“环环相扣”
“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要从基础性工作抓起,严谨有序地完成每一步、把控每一道程序。”在综掘二区工作面,区长任红革对每个岗位、每个工种的安全生产责任进行严格把关,推进班组管理中标准化工作提档升级。
该矿坚持安全环境“四级准入评定”制度,坚定不移地强化源头质量管控,突出“源头建设、掘进先行”,健全“一面双全”管理,从工作面设计入手,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确保“一次做好、一次做对、一步到位”。
“从采掘生产的源头上做起,干一项成一项,干一米成一米,严格过程管控,加大监管力度,让标准化施工成为全员习惯,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从‘过得去’向‘过得硬’转变。”该矿副矿长刘国利说。
同时该矿坚持“开工即精品”的原则,掘进工作面开门前、贯通前,采煤工作面安装前、开采前、撤除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环境准入评定,达不到准入标准一律不准施工。
(干净整洁的巷道)
抓过程监管 工程“动态达标”
近日,综掘一区质量验收员徐震忙碌异常,他正依照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对工作面进行“菜单式”验收。验收过程中,他发现电缆钩间距不统一、电缆吊挂不标准等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我们严格坚持工程质量‘旬检月验’制度,将正规采掘头面、修复地点、零星工程全部纳入验收范围,并通过召开‘专业申报+双随机’现场推进会的方式倒逼专业和区队时刻保持动态达标。”该矿安全监察部马运国说。
同时该矿安全监察部每月选定薄弱点,通过手机到现场拍摄井下“犄角旮旯”的暗点、盲区,对表面光鲜的工程进行“打假”,针对查出来的问题,由责任专业负责,精准考核分析、追责到具体责任人。
“安全生产标准化不是‘绣花枕头’‘摆花架子’,考核验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不仅提升了现场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消除了潜在安全风险。”该矿安全副总工程师曹士喜说。
(油脂硐室定置管理)
按模块创建 效果“事半功倍”
“管理责任人是杨海东,使用地点是油脂库……”油脂硐室的灭火沙箱上醒目的管理牌,将责任人、责任单位等信息标得清清楚楚。该矿强化“区域化”和“定置管理”制度,针对不同区域,用“作业牌板”对职工进行提示,对岗点、设备及工器具制定清单、责任到人。
“我们严格执行‘模块化’标准,巷道一米一米推进,不断强化内在质量,让每一个作业现场实现动态达标。”该矿生产技术部副部长范创介绍。
“综采一区探巷精品工程增发效益工资3000元、综采三区运输巷溜子机头精品工程增发效益工资3000元……”柴里煤矿对精品工程进行验收奖励。
该矿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每月对精品工程进行考核规划,制定模块化管理的推进方案,月底严格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内在外在、静态动态“双达标”。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