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枣矿集团田陈煤矿深入贯彻落实山东能源降本增效“八项硬措施”,扎实开展“降本降耗、增收增效”活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扎实推进降本增效工作,通过转变思维模式、强化过程管控、激发创新动能,构建起全员参与的全链条成本管控体系,推动矿井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面对行业形势变化,该矿将思想引导作为破题关键,通过班前会、专题学习等形式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帮助职工深刻理解生产成本与企业效益、个人收入的辩证关系。各级管理人员带头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引导职工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油做起,将“省下的就是赚到的”理念融入日常作业。“要把矿井当成自己的家来经营,让勤俭持家成为本能反应。这种全员参与的节约意识培养,使回收边角料、修复旧配件成为生产现场的新常态。”设备制修厂党支部书记杜清国说。
在物资管理方面,该矿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管控机制。通过设立“淘宝箱”回收站、配备“节约包”工具袋等具体措施,将材料消耗与班组绩效考核挂钩。严格实行物资领用三级审核制度,推行“谁发放谁签字、谁使用谁签字、谁回收谁签字”的闭环管理模式,确保每件物料流向清晰可溯。每月召开的经营分析会既晒成绩单也揭短板,通过节奖超罚的考核机制,倒逼各环节精打细算。这种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既保持了制度刚性又激发了职工主动性。
技术创新成为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职工自主研发的皮带滚压切条机将工效提升十余倍,废旧皮带变身为电缆吊挂件;报废钢带经改造成为接地极板,废旧轨道转化为托管梁,3毫米板材加工成井下专用水槽。维修团队创新“先诊断后拆解”工作法,建立零部件损伤评估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维修损耗。这些源于生产实践的“五小”创新,既解决了现场难题,又培育了全员创新文化。
在管理机制与创新实践的双轮驱动下,田陈煤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本管控模式。从思想意识到制度设计,从物资管理到技术革新,每个环节都渗透着精益管理的理念。这种系统化、常态化的降本增效实践,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培育出“人人都是经营者”的企业文化,为矿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