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严峻的成本压力,枣矿集团三河口矿业公司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强化责任考核、深化资源回收复用,构建起“全员参与、全流程管控、全方位挖潜”的降本增效体系,答好了成本管控“经营卷”。
(推行“从紧预算”)
降本增效的核心在于精益管理,该公司全面推行“从紧预算”,制定商品煤单位成本硬性指标,并将材料费、电费、修理费等分解至最小单元,实施限额管理,通过“月度预警、季度考核、年度通算”的动态监控机制,确保成本支出可控在控。建立“四级市场”管理模式,将利润、成本、销量等核心指标与工资收入挂钩,推行“承责工资+工序工资+专项考核”机制。
针对物料管理粗放问题,该公司流程再造,堵住“浪费点”,发布《上井物料及矸石山废料场地管理规定》,推行“计划—交接—码放—考核”四步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鉴定,划分“可用、待修、报废”三类物资,采取定置摆放、定标码放、定时转运、定责监管措施,并由运营管理中心联合多部门监督考核,确保责任到人。
同时,他们组织开展矸石山物资物料专项清理整治活动,对矸石山及周边区域的积存物资、物料进行系统性清捡、分类、回收,实现物资盘活、环境整治、成本压降。
“省下的就是赚到的”不仅是口号,更是全员践行的行动准则。该公司以“修旧利废”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修复、改造、复用等方式,让废旧设备、材料焕发“第二春”。他们出台《2025年回收复用及修旧利废管理办法》,对升井物资实施班组初筛、区队复检、专业鉴定三级过滤,在处置环节推行拆解归类、性能检测、技术修复、价值评估四步流程,确保每件物资“身份可溯、状态可查、去向可控”。
(修理厂维修电机)
作为降本增效的“主战场”,该公司设备制修厂以“修复即创效”为理念,组建技术攻坚团队,针对井下淘汰的80双驱皮带机、耙装机、喷浆机等大型设备开展“模块化拆解+标准化重组”。掘进工区将“修旧利废”融入日常生产,实施零部件互换技术,对钻机、凿岩机等工具进行翻新,减少工具购置支出。综采工区以“零废弃”为目标,回收单轨吊轨道、水溜槽、锚杆盘、皮带,通防工区发挥专长,修复矿灯、传感器、压风自救装置,进一步节省成本。1-2月份,该公司修旧利废、回收复用累计实现创效116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实施精益管理、修旧利废,推动回收复用物资从‘能用’向‘好用’‘耐用’升级,以‘拧干毛巾最后一滴水’的决心,深挖每一分潜力,严控每一笔支出。”三河口矿业公司经理车本方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