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枣矿集团柴里煤矿传来喜讯,3306①充填工作面从去年10月份开采以来,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连续多次突破月产最高水平,近日,井下单循环充填量达到1960m³,再创新高,为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提供坚实保障。
(充填集控中心)
柴里煤矿已有59年开采历史,充填开采作为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的重点工程,是山东能源和枣矿集团的重点推进项目,也是柴里煤矿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作业流程、加强工艺创新、完善生产工序等手段,使充填效率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该工作面经历了首采、首隔离、首充、不规则开采、过大落差断层、充填留巷等攻坚特殊时期,现已推采490.3米,采出原煤28.83万吨,充填膏体累计25.63万m³,矿区地面无塌陷,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打造出衰老矿井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从“技能小白”到精优队伍
充填初期,存在职工对充填设备操作、工序不熟练,井上下配合衔接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充填工区立足生产流程实际,以班组为单位,因材施教,针对制浆队缺少化验工、井下开采缺少采煤机司机等技能工种,开展“订单式”培养,采煤班组职工对隔离环节不会操作,量身制定“菜单式”岗位培训计划,制定党员干部包学包会到个人助学网格,实施“师带徒、传帮带”“一对一”等教育培养模式,强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打造出一支肯吃苦、能战斗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支架调试)
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考核激励机制,以生产棘手难题为课题项目,围绕充填提效课题开展讲学活动,不断细化、优化充填施工的各环节、流程及衔接,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技能考试,每季评选学习状元、榜眼和探花,并给予1000、700、500元奖励,达到“以讲促学、以考促学、以评促学”,激发干部职工学习热情。
(研究施工工艺)
“职工魏欣、吴滕州原是井下电工,从未涉及过充填方面的知识技能。但研究生区长朱涛涛通过对他们‘师带徒、传帮带’,不到半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繁杂的充填工艺流程,成为井下充填行家里手,现被提拔为支护隔离班班长。”充填工区党支部书记孙响说。
工区党政班子总是鼓励团队成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能力被重视,形成了良好的比学赶超氛围。经过一年的历练,充填队伍逐渐壮大,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充填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大大提升,职工申起良、李飞等11名技能人才通过“订单式”培训,达到了既能开煤机也能移支架,既能支护也能隔离,实现了从“技能小白”到精优队伍的蜕变。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主动创新应变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主动创新应变,一切从“零”开始,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将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变成攻关课题,从改进充填设备、工艺入手,进一步细化、优化充填施工的各环节、流程及衔接,先后有一大批创新成果在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研究创新实施工作面合茬统采)
“我们通过创新使用骑溜式液压锚杆钻车,以前需要6名钻手,现在仅需3名钻手用时一个班便可完成全面98架的支护工作,同时对钻车站板、线缆托移及输送机简易机尾进行技术改进,大大提升了现场支护效率与安全系数。”朱涛涛说。
对3306①充填工作面与3308①充填工作面实施合茬统采,整个工作面延长至153米,每个充填循环产量增加至2000余吨,通过扩面统采,可采储量增加6.8万吨,减少巷道施工300米,同时也减少了工作面一安一撤的工作量,确保到2023年底在不调换工作面的情况下,完成全年充填回采任务。
(制浆站)
为快速适应生产节奏,他们成立充填开采专班,严格落实工序写实制度,开展破碎、制浆、隔离、充填、管路巡查等关键工序、关键岗位的写实,通过写实查找问题,逐一建档并进行落实改进。
油脂硐室风动加油装置、注浆管路连接装置、自动拖移式行人过桥、工作面隅角及回风侧甲烷传感器、粉尘传感器标准吊挂架改造……一项项创新成果,有效解决了充填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系列瓶颈问题,充填开采工艺也由最初的3天一个循环,逐步达到2.5天一个循环,成为矿井达产达效的强大助力。
(井下充填会议室)
“下一步我们聚焦减少循环时间、减轻职工劳动强度,从设备选型、材料供应、流程工艺等方面,不断总结提炼充填开采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成熟方案,为枣矿集团建设充填开采示范矿井提供柴里经验。”柴里煤矿矿长杨明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