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枣矿集团柴里煤矿非煤产业荣达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8.43万元,贝斯特公司实现利润15.52万元......全部实现“由负到正”的突破,一举扭亏为盈。
自2022年以来,该矿积极实施深入调研,集约整合,完善机制、确立目标、优化考核等举措,实现了非煤产业扭亏增盈。
严格把关,制度落实增“活力”
实现扭亏为盈的第一步,柴里煤矿把“棋”下在了完善制度上,用“绣花”功夫细细“打磨”每一项制度。
全面梳理、检查经营管理工作,开展治亏、减亏经济活动分析,对生产经营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市场开发管理、降本增效管理、物资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风险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进行常态化管控,制定《两化融合考核办法和内部市场化运行办法》,针对《集团公司和矿下达的2023年度各项经营目标清单》进行了逐月分解,相关职能科室每月对其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帮扶、监督考核,年度通算,坚决杜绝非煤企业潜亏、返亏、增亏情况的发生。
(整洁有序的铸造车间)
该矿制定应收债权分析及清收方案,实行一债一策,对所有的欠款单位进行逐一分析、逐一定案、逐一定策,逐一定时,对各类债权进行全面分析、分类管理,形成“三个责任清单”。
“我们公司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对97笔债权进行责任认领,自上而下压实了债权清收责任,截至目前,已完成7家单位债权清零工作,完成债权清收841.89万元,确保完成矿下达的货款清收任务指标。”该矿荣达公司经理亢明雨说。
精打细算,所有成本过“筛子”
该矿深化“六精六提”融合管理体系,优化市场化流程管控力度,做实节支、增收、堵漏“三篇文章”。
做好现场材料、水电、租赁、用油等成本管理,并通过大力开展清理回收修旧利废工作,加强现场管理,采取随用随领,工完料净,剩余退库,避免材料丢失、浪费现象的发生,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铸造分公司实行模拟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按照“国有体制,私有机制”的思路,全面优化管理架构和人员结构,减少管理层级和冗员,用工成本降低20.85万元/月,铸件成本下降521元/吨。
(铸造车间生产现场)
“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各项经营指标的考核,严格按照指标完成情况考核结算工资,做到严格考核、刚性结算,把各厂队的经营业绩情况与厂队管理人员工资挂钩作为考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该矿非煤中心主任曹彬说。
各厂队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分别制订单位工资考核分配政策,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多劳多得,以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
内提外拓,深挖生产激“潜力”
继续抓好外部市场开发,舞活销售“龙头”,销售部门在外部市场的开发力度、范围上再进一步扩展加大。在稳固好现有运输设备修造、建筑建材等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产品供应种类。学习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点,建立销售区域代理机制。
(技术人员围绕产品质量的提高、工艺流程改进设备)
“针对矿用产品,及时掌握技术发展动态,适时更新公司的产品。重点围绕产品加工效率、产品质量的提高、工艺流程改进、员工劳动强度降低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重点抓好产品生产、加工及出厂验收,规范出厂检验制度,确保产品合格率100%。”该矿分管副矿长吴鸿飞介绍说。
该矿坚持补短板、扬长板,向内提升经营质量、向外拓展市场份额,有效提高了非煤发展质效,促进了非煤产业全线提档升级、扭亏增盈。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