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枣矿集团新安煤业深入推进“六精六提”融合管理和“管理提质、资产提效”活动,利用“9X经营全价值链管控平台”,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降本促效力度,将强化管控、深挖内潜作为降本促效的有效途径。
(新安煤业加大修旧利费力度降成本)
深挖“潜力点”。新安煤业将加强定额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降本增效的“潜力点”,将各项经营指标层层分解到区队、班组和每个岗位,做到指标有核定、材料有核算、结果有考核。严把材料计划审批、领料控制、用料监督、交旧领新“四道关口”,将材料计划完成情况与职工收入挂钩,增强职工成本意识。每班坚持统计、核对掘进锚喷工序材料消耗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杜绝材料浪费现象发生。
“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非必须不列支。”新安煤业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代磊说,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将“低成本”理念延伸至管理的细枝末节,才能激发矿井深挖内潜源动力。“小到螺丝螺母,大到设备配件,只要是能用的废旧材料,我们都要回收上来、利用起来,这样不仅为企业节省了费用,而且职工也能得到实惠。”
“省下的就是赚来的。”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废旧物资已经成为新安煤业各单位的“首选项”,厉行节约变成了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他们出台了《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了再生资源站,设立了废旧物资管理台账,细化了回收、鉴定、修复、验收、评估、建档、入库、使用、考核等流程,引导全员“干着算、算着干”,做到“指标、考核、奖惩”三到位,有力降低了矿井生产成本。今年以来,再生资源站已完成井上下回收253.43万元、复用140.15万元,回收复用合计约420万元。
“我们坚持‘能自修不外委、降本增效、深挖内潜’的原则,在加强各类设备日常维护的同时,充分发挥机修厂的自修能力,不断加大修旧力度,拓宽修旧渠道,能修复利用的设备坚决按要求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材料消耗和资金投入。”新安煤业机电设备制修中心主任刘念静说,他们能用旧的就不用新的,能用短的绝不截长的,今年以来,回收利用废旧材料、拆解复用报废设备配件、加工设备配件、组织设备自修等总计节支创效230万元。
(新安煤业开展项目化管理竞标摘牌签字仪式)
激活“增效源”。新安煤业将项目化管理作为降本增效的“增效源“,对采掘、辅助专业和部分单项工程、零星工程全部实行项目化管理,创新实施定人员、定工资、定成本、定工期、定质量、定奖惩、保安全“六定一保”项目承包措施,通过“定性、定量、定时、定价、定标”,公开、公布、公平内部“揭榜挂帅”竞标认领。
据新安煤业经济主管师颜廷超介绍,“项目化管理”是该公司今年推行的经营管控新模式,他们对原有经营考核结算方式进行合理调整,按照“绩效+创效”模式结算工资,将各单位成本消耗与工资直接挂钩,变发工资为挣工资。既控制了成本,提高了工效,保证了质量和工期,又增加了创效收入,激活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在推行项目化管理过程中,他们实行公司管总、运营管理中心落细、项目部抓实、全员共创共赢的四级管理体系,着力提高创效工资在薪酬中的比重,按照“发布通知—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公示)—公开竞标—中标公示—研究确定—正式签订项目化管理合同”等程序进行,鼓励有能力的干部职工自主承揽矿井内外单项工程和零星工程。同时,他们还对质量技术要求、竞拍依据、单价测算情况、项目化管理考核制度以及双方权利和义务规定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赋予了竞拍者充分的管理权、用人权、分配权,有效激发了全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今年以来,由专业和区队主动认领承接完成了21605工作面安装、1308工作面回撤,以及3下106材料巷老巷充填、注氮系统建设等项目22个,降低外委施工费用650余万元,专业和区队获得工程项目创效工资320余万元,实现了质量、效益“双保障”。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