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矿集团柴里煤矿通过专业以“思想大解放、作风大改进、能力大提升”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作风建设,持续坚持全面从严管理,紧密结合矿井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确保矿井通防安全。
“矿井通风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柴里煤矿作为59年生产历史的老矿,井下点多面广,通风系统复杂,防气体、防灭火压力大我们探索实施‘七抓十二推’专业自控管理法,立足‘专业自控、区队自治、班组自主、职工自觉’,让矿井的‘呼吸’更顺畅。”柴里煤矿通防副总工程师王忠桥说。
抓住关键点,在工作落实落地上下功夫。该矿通防科面对当前井下防灭火治理和“一通三防”治理工作严峻形势,在井下所需监测治理头面日益增多,人员老龄化严重、青年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从“制度执行、工作质量、措施会审、工作交底、整改闭合、综合对标、服务基层”七个方面入手,运用“七抓”夯实基础管理。
(管理人员对照通防人员下井检查重点清单验收工作完成情况)
“为提高管理人员入井检查的水平,防止现场检查走马观花出现‘遗漏’,每人都要对照‘通防人员下井检查重点清单’,进行检查,把重点问题第一时间拍照片上传到微信群,由科调度人员根据整改时间调度落实情况,科直包保人员进行复查验收,确保检查问题得到落实整改。”该矿通防科副科长杨关艳介绍说。
该科从“均压通风、依靠通风防火”的角度出发,细化通风专业重大隐患条款,树立“大通防”思想,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实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开展风险隐患排查)
推行好措施,在解决风险隐患上下功夫。随着矿井煤炭资源的减少和开采难度不断增大,在井下高温点治理工作中,通防科严格落实煤层自燃发火隐患的监控和治理措施,强化防灭火基础制度、基本措施的落实和考核,实施推行“防火工程”超前治理、“重大隐患”超前预防等十二项推进方式,为矿井守好“安全门”。
“本着‘能封则封,能缩尽缩’的原则,根据采场接续,进一步简化通风网络,降低风阻,做好通风系统优化调整。”该矿通防科主管工程师代杰说。
该矿全年共封闭闲置巷道4700余米,减少需风量1020m3/min,减少通风设施,优化通风系统,矿井降阻约60帕,形成合理可靠的系统,为采掘施工创造可靠通防保障。
(对当班工作措施的落实进行考核)
在推行“劳动组织优化工程”人员控制上,合理实施区域检查和劳动组织优化实行一岗多能、一岗多责机制,将多工种合并,每班瓦斯检查工入井8人减少2人,通防入井人员降低10%,提高工时效率,减少了入井人员。在推进科技装备升级上,该专业分别从装备替换、系统升级、超前预防三个方面着手,相继完成水位在线监测控制装置、风门连锁绳导向装置、无压风门嫁接维修、自动隔爆设施、采空区温度光纤监测预警系统、多功能检测校验平台升级改造等多项创新,为矿井安全“保驾护航”。
日前,在山东省安全生产管理协会大会上,“柴里煤矿复杂采空区自燃监测及漏风规律研究”获得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在柴里煤矿结束的2022年总结表彰大会上,通防科荣获“2022年度先进集体”殊荣。
面对着先进集体的奖牌,通防副总王忠桥这样说道,“成绩只属于过去,柴里煤矿防灭火工作面临的是长久问题,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换来矿井长治久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