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岱庄煤业公司聚焦“打造山东能源集团充填开采示范化矿井”,立足双面开采、全采全充的生产布局,克服疫情封控、采场接续紧张、不规则开采、大角度调采及双面充填开采等困难挑战,调接续、优结构、提效率协同联动,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74个充填循环,采出原煤16余万吨,实现了有序组织、科学开采,为矿区提供了绿色充填开采的“岱煤方案”。
破解“痛点”
今年以来,岱庄煤业的生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双充填”生产格局推动充填用料骤增,矿井成本管控压力凸显。
“我们扎实推进‘两优三减’,将‘工艺优化、技术创新、降本提效’作为提升充填开采效率效益的发力点、突破点。”该公司常务副经理王照东说。
年初工作一上手,他们便成立了攻关小组,集中力量在充填技术工艺上攻关。采用调整支护步距、绞盘收网、隔离装置进行端头隔离等方法调优生产工艺工序,单循环节约材料费用约4500元,缩短工时约2小时;建成使用1200m³充填蓄水池,保障了双面充填用水,实现矿井水循环使用零排放,年可减少矿井高盐水处理费约300余万元。上半年以来,他们共应用小改小革20余项,有效推动充填开采效率效益持续提升。
打通“堵点”
“上半年,我们实现了充填工作面较大角度调采、俯采充填、极不规则开采等多个‘第一次’,稳定了矿井产量,确保了效益源头。”该公司采煤副总贾章伟说。
该公司努力打通影响充填提效的“堵点”,编制了《充填管路密闭性试验安全技术措施》《33上35工作面采高控制方案》《33上35工作面充填留巷质量标准及矿压观测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技术提效措施。
他们聚焦充填配方优化,围绕延长管路凝固期、缩短架后凝固期的“矛盾”,在一次次失败中探索新路,最终研究设计出5种新的膏体配方,成功将膏体脱模时间缩短近2小时,单循环成本减少约17000元,整体成本降低13.5元/吨。通过对虹吸冲管水量进行分析,减少虹吸冲管时间,有效减少矿井水使用量,缓解了井下排水压力。
“我们通过实施管路水锤消减、蓄水池设施优化、充填水箱改造、物联网水泵远程集控等多个项目的革新改造,提高了设备效率,保证了系统稳定。”该公司充填工区区长巩尊学说,他们创新实施的内窥式管路内壁监测法,将拆管检查周期有效延长至2个月以上,充填效率和系统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攻克“难点“
面对单班限员入井人员少和双面充填需要人员多的“制约”,他们坚持“一线精干、二线精简、三线压缩”和“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原则,实施定岗定员,打造精干队伍,全力确保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积极组建专业化队伍,实施人员错峰下井、地面交接,组织机关人员开展生产物资装卸、转运等服务,释放劳动组织优化的最大潜能。
“一队看两面”是4月份双面充填开采以来该公司综采工区常态化的生产模式。面对“双面交替、合二为一”生产现状,他们结合现场条件、工序安排、人员特长,推行“生产、隔离、充填、支护”相对固定的劳动组织方式,最大程度压缩循环作业时间。
他们调优双面生产节奏,以33上35工作面为主,最大限度加快33上25工作面充填进度。5月份以来,实现双面充填54个循环,并创下单面单月充填16个循环新纪录,双面单循环充填时间由2天缩短至1.4天。
“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充填开采全采全充矿井,我们将围绕‘打造充填开采示范化矿井’目标,矢志走在前,奋力开新局,扎实走好可持续发展的充填开采绿色道路。”该公司党委书记、经理苏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