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9月10日枣矿集团召开的“厉行节约、严控成本”现场推进会上,部分单位围绕会议主题作了经验介绍、典型发言。为推广先进经验、优秀做法,引导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以“它山之石”,进一步丰富、完善、提升降本增效工作措施和水平,融媒体业务中心组织对典型经验进行整理,并利用枣矿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促进各单位互相学习。

今年以来,面对市场下行快、煤炭价格低、经营压力大等叠加挑战,滨湖煤矿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坚定信心、主动出击、同心合力,锚定“治亏减亏、稳产高效”核心目标,从智能开采、灾害治理、精益管控等方面加力突破,1-8月份商品煤单位成本同比下降28.9%,比考核指标降低22.9%。

作为全区域的薄煤层矿井,面对开采难度大、人工成本高等客观实际,滨湖煤矿以“建设薄煤层智能化精干高效矿井”为指引,全力推动生产装备升级与工艺优化。应用全套薄煤层智能化采煤机组,实现工作面全覆盖。改造轻量化刮板输送机机尾,日均节电达8400度,月节约电费14万元。采煤工效同比增幅17.68%。31601工作面在动态涌水量80m3/小时、面长160余架的艰难条件下,8月份实现推采108.6m的高效成绩。

常态化运行井下“TDS+分矸皮带”,年可增加主井有效提升量5.6万吨,精煤回收率提高1-2个百分点,增效1500余万元。对洗选工艺实施“全链条优化”,升级核心设备SDCφ1100/850型旋流器,处理能力提至320吨/小时;创新实施“中煤再选精煤回收”工艺,精煤回收率提升1.5%,年增收2000万元。1-8月份,滨湖煤矿商品煤产量同比增加8.22万吨,实现源头提质增效。
针对奥灰水防治成本高、环节多的实际,构建“1578”水害综合防治体系,通过注浆封堵、施工导硐、阶段泄水、爆破切顶、疏水降压等技术,从源头上多措并举控水减水,主采工作面涌水量下降50%。

实施“工作面水仓—采区沉淀池—中央泵房—地面水处理车间”全链条治理,31601、31602工作面采用“机械+连续皮带运输”清淤,替代传统人工清淤,中央水仓启用智能清淤装备,地面水处理车间通过渣浆泵将污泥输送至选煤厂压滤,煤泥水循环治理系统初见成效,实现清淤减员50%、中央水仓清理提效70%,减少设备维护量30%,综合节省用工15人、节约费用100余万元。
在顶板管理方面,针对过断层、大跨度巷道用钢棚“支护工时长、效率低、复用难、成本高”的症结,在316、412采区研发应用分体可伸缩式U型钢棚60余架,该棚长度可调、复用灵活,施工效率提高30%,节省费用30.6万元。
树牢“降成本、保生存、减亏损、作贡献”的理念,持之以恒精益管控激活内生动力。
在物资管理上,建立矿、专业、区队“三级”标准化仓库,实现物资统一管理、高效调配、精准供给。推行钢管、皮带、风筒等高频复用物资“结对子井下就地循环”机制,周转时间从15天缩至3天,直接复用率超85%,较传统模式提升2倍。严格“菜单式”物资回收复用制度,设立废旧物资回收指标,开展“淘宝”行动,日考核、周通报、月兑现,1-8 月份回收660.26万元,复用373.80万元。

在人力优化上,推行岗位市场化经营机制,先后在澡堂、井下炸药库等岗点竞争上岗,减少用工10人,压缩人工成本近100万元。建立“CTO”共享员工快速响应机制,组建共享人才库,轮值解决薄弱时段机电维修难题,降低维护费用,机电事故率下降30%。在选煤厂推行“洗检一体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原煤仓储煤能力,实现集中生产、集中检修、避峰填谷,建成了年入洗能力150万吨以上的50人高效选煤厂,实现了减人不减效、增量不增资。
在用电管理上,深入开展用电避峰填谷,日检查、周通报、月分析、季考核,1-8月份电费较去年同期节约89.47万元,同比商品煤产量增加8.22万吨,相抵后电费节约728.92万元。建设3500m²、500kW的新能源光伏车棚,富余近40万度电量低价用于地面办公和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