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枣矿集团三河口矿业公司,把降本增效“大头”放在技术创新、系统优化上,从作业流程“瘦身”到工艺“革新”,从人员调配 “抠细节” 到设计 “走捷径”,一套组合拳下来,不仅生产顺风顺水,还省下了真金白银。
该公司坚持向技术要效益,在23上36工作面建设中,创新采用“边刷边安”工艺,切眼刷宽煤壁侧不进行锚网支护,每0.9米少施工锚杆5颗,少铺设金属网4.4平方,单米成本直降390元。与传统的 “掘进机扩刷切眼后再安装” 模式相比,新工艺取消工作面生产撕帮工序,减少人工投入,因切眼未形成大跨度空间,规避了被动支护的额外成本。
他们以市场化导向深化劳动组织改革,综采工区在60名在册人员的配置下,不仅圆满完成矿井日常生产任务,更高效推进工程施工。
该公司组织综采工区先后完成23上36工作面安装、运输系统完善及皮带机头更换、4000余米皮带更换等工程。在13上01工作面实现边采边撤支架回撤36架,在23上36工作面完成69架支架安装、3组超前支架安装及刮板输送机、转载机、采煤机全套设备安装。通过内部人员挖潜与工序优化,该工区累计节约安撤费用约304万元,充分展现了“小队伍办大事”的高效管理水平。
在23上27工作面设计阶段,该公司跳出常规掘进必须先掘回风巷的思维定式,创新采用材料巷反掘工艺,成功减少专用回风联络巷施工,直接缩短掘进巷道128米,减少了施工期间锚杆、金属网等材料的消耗,降低了掘进机等设备的磨损与维护成本,省去大量人工投入,实现创效约320万元。
同时,该公司优化调整生产组织和下井班次,强化“一岗多能、一专多能”人员培养,推进厚煤层采煤工作面智能化建设,实施掘进工作面智能化掘进支护一体工艺及煤流运输系统远程集控操作等生产技术应用,实现装备减员。采煤工作面超前以内实现7人常态化生产作业,掘进工作面迎头50米内实现7人常态化生产作业。
“下一步我们将推广边刷边安工艺,深化技术创新,强化人员培养,巩固 ‘小队伍办大事’成效,实现成本受控、效益提升、队伍精干、作业高效的良性循环。”该公司经理刘亚运表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