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枣矿故事

【先锋颂】张建:煤海深处的“先锋轨迹”

作者: 周诗友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7日   来源: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




在田陈煤矿百米井下,综采二区区长张建的身影总与矿灯的光束相伴。42岁的他,将人生最美丽的年华倾注于这片黑色沃土。十佳区队长、劳动模范……今年,他又被评为山东能源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的背后,是一名矿山赤子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的非凡答卷。


把工作练成“肌肉记忆”


微信图片_2025-07-07_140854_047.jpg


张建深知安全是煤矿的生命线。在工作中,他不仅自己是业务大拿,更毫无保留的把技术传授给工友。他以“实战化、精准化”为导向,将枯燥的安全规程转化为接地气的“明白卡”和鲜活案例。


“自救器不是摆设,是生死关头的‘救命符’!”张建的培训课堂总带着井下的“烟火气”。去年。他将岗位风险“明白卡”与事故案例做成“情景剧本”,亲自示范自救器盲戴,蒙眼操作的手指像精准的雷达,30秒内完成开盖、佩戴、充气的全套动作。面对存在的“干一辈子也可能用不上”的误区,他连续三天跟班作业,在轰鸣的运输机旁,给职工讲起因自救器使用不熟练酿成的事故案例:“你的安全帽下,是全家人的牵挂啊。”


如今的综采二区,职工们“学—练—考—用”的闭环机制,让安全意识渗入职工骨髓,每名职工都能闭着眼完成自救器操作,把工作练成了“肌肉记忆”


“听声辨障”下的精准守护


微信图片_2025-07-07_145333_308.jpg



有一次,张建带夜班,刮板运输机突然发出“吱吱”异响。顿时,他趴在机头旁,将耳朵紧贴齿轮箱听了2分钟,猛地起身下令:“停机!大轴下方有异物!”当检修工撬开链轮卡槽,一根15厘米长的锚杆赫然卡在分链器间,若再运行几分钟,必将引发揭舌板断裂的机械事故。


张建的这套“听声辨故障”的绝活,源自他建立的“设备健康档案”:12类58项指标如同给机器装上“电子病历”,每月的预防性检修,像中医“望闻问切”般精细。该工区设备完好率持续95%以上的成绩单,正是他在检修间熬白的双鬓写下的注脚



一张任务表中的产能密码




在该矿72306工作面初采时,张建的办公桌上总摆着一个放大镜,这是他研究地质勘探图上0.1毫米煤层起伏的得力工具。


他将开采方案拆解成“地质雷达图+设备匹配表”,晨会发放的任务单上,每个岗位的操作规范都用不同颜色标注:红色是安全禁令,黄色是设备参数,蓝色是协作节点。“就像拼乐高,每个零件都要卡准位置。”他带着班组在现场画“作业网格”,让割煤、移架、支护的衔接误差不超过5厘米。


这种“毫米级”管控让初采效率提升30%,2024年原煤产量同比激增10%的捷报背后,是他笔记本里记满的200多页地质数据和137条班组反馈。



风钻声里的“铁面”担当


微信图片_2025-07-07_150007_556.jpg



这处顶板破碎,必须补打锚索!”在去年3月的一次扩帮现场,张建指出的细微偏差,让刚完成作业的班组犯了难:“就差这点,何必耽误下班?”


但他没说话,抄起风钻就干,汗水顺着安全帽檐滴在煤尘里,打出的钻孔比标尺还直,“井下没有‘差不多’,今天松一寸,明天垮一丈!”


如今的综采二区,标准化作业已成“肌肉记忆”:电缆悬挂误差不超2厘米;液压支架排成直线;就连工具柜里的扳手都按尺寸码成“彩虹条”。在各级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中,检查组用激光测距仪检测后赞叹:“这精度,赶上机械加工了!”



煤海无言,乌金见证

张建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以硬核作风守护职工平安

以卓越管理驱动矿山前行

将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熔铸进煤炭开采

让党徽在百米深处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