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枣矿集团三河口矿业公司,一提起山东能源劳动模范、枣矿集团“十大杰出青年”马峰,人人赞不绝口,夸赞他是一个担当敬业的人、一个样样工作都能干出彩的人。
作为生产辅助工区之一,运输工区一直以来在科技创新方面被大家冠以“推车运料谁都会,创新出不了什么大成果”的印象,而他却用成绩扭转了大家的偏见,带领运输工区闯出一片创新天地。单轨吊是三河口井下物料运输的主要方式,但运料到迎头的“最后100米”却一直未能打通。马峰担任区长后,主动攻坚,他研判分析,找准症结,主动承揽迎头装卸工作量,科学编配劳动组织,优化专业协同,创新吊卸工具……难题迎刃而解,单轨吊运输实现从井底车场到采掘头面“一站式”运输,人员物料半小时“直达”迎头,助推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迈出一大步。
在107工作面回撤时,马峰创新提出单轨吊直进采面整体吊运支架,摒弃以往回柱绞车倒运、反复装车卸车的繁琐流程,使用“起吊装置+调移装置+单轨吊”,从根本上杜绝了绞车滑移、断绳、物料歪倒等运输伤人风险,节约用工成本90万元,提前8天完成了工作面的回撤工程。
矸石充填是实现矿井绿色高效开采的“关键一招”,运输工区作为专业区队承担了实施任务。但设计部门制定的方案及设备投资大,工序繁琐不易操作。马峰运用他丰富的现场经验,从设计巷道、翻车系统、敷设轨道重新复盘,拿出了“电机车+侧卸式矿车+曲轨+搪瓷溜槽”的施工方案,仅用了2万多元的投入,实现了矸石不上井、就地充填,整个过程安全系数高、环节衔接好、人工成本低、设备投入少,赢得大家高度赞赏。
“这个任务我来干!”马峰主动请缨“抢任务”是公司生产会上最常见的事。马峰认为,公司是条船,大家都在船上,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行稳致远。他从不计较多干少干,遇事宁揽不推,别的单位不愿干的活,他主动接手,而且结果总能让领导满意。2023年4月,236工作面面临接续施工,但后路巷道年久失修,制约生产和安全,必须整修硬化。按正常施工测算需半个月工期,严重影响生产接续。关键时刻,马峰主动请战,保证3天完成任务,令在场所有人惊讶不已。马峰的保证绝非信口开河,而是胸有成竹,他分析了施工的整个环节流程,细致排定方案:井上搅拌、装车入井、直达工地、分段施工、人工接力……流畅的施工流程硬是用人工干出了机械化施工也难以达到的进度,一天硬化巷道230米,仅用2天完成施工任务,用行动践行了他“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的奋进精神。
2023年以来,马锋带领运输工区高标准、高效率完成101综采后路创建、236后路创建、多个区域回撤、235回填安装,以及地面矿车复新、洗煤厂生产楼喷白刷漆、废料场地整治等工程,硬是把运输工区由单纯的运输服务转变成整个矿井的综合性服务工区,为矿井节约创效数百万元。
“对我而言,工作就是自己的事业。三河口是我赖以生存的家园,把人生的事业和对家园的热爱融为一体,是我莫大的幸运,也是我奋进的动力所在!”马峰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