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
柴里煤矿围绕发挥全员最大能动性,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健全完善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着力打好人力资源优化“组合拳”,全面调动各个层级的工作积极性。
他们定期分析队伍结构,动态对采掘及辅助区队进行劳动用工检查,按照劳动定额标准,科学对井下一线单位进行定员定编,并将优化人员全部编入采煤、掘进后备队伍,日常做好生产服务,随时动态补充采掘欠缺岗位,切实保障生产正常运行。
他们坚持工资总额预算与内部市场化考核相结合,薪酬分配向井下生产一线,苦脏累险和关键性、技术性岗位、创新人才倾斜。对煤炭主业和非煤产业进行优化整合,大力压缩管理层级、精简管辅人员、优化劳动组织、实施劳动控员,精简富余人员到创效岗位或井下岗位,着力挖掘人力资源最大价值。
二季度,该矿完成了贝斯特公司61名员工的分流工作,成立以分流人员为主的皮带制修维修专业化队伍,负责矿井皮带机架加工维修、托辊自制等工作。对洗煤厂、机修厂等单位进行人员和机构优化,机修厂16个班组整合为8个,选煤厂机关人员精简43%,物业公司、选煤厂区队(车间)工资统一由矿运营核算中心集中核算,有效减少了基层核算人员数量,进一步优化了经营核算流程。
他们积极探索实施地面岗位女工置换男工、男工补充井下的人力资源优化措施。他们组建了以21名女职工和14名男职工组成的地面物料装卸队,有效解决了地面装卸范围广、入井物资装卸量大、运输环节复杂、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对一些零星工程,实行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以个人或单位自由组合、自愿认领、项目承包等方式,实现多干多挣、多劳多得,切实将人员“包袱”变为人力“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