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枣矿故事

“创新梦工厂”孕育“草根创客”——枣矿集团田陈煤矿梁朋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作者: 梁晓彤   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05日

一张自制的工作台、一个组装的3D打印机、一款实用工具应有尽有的“百宝箱”;一个榜样、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一种精神……在这个近70平米的房间里陈列着许多创新成果和荣誉奖牌,培育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枣矿集团田陈煤矿“梁朋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职工创新的“聚集地”

“对井下轨道自动化变道的方案我有一些想法,这是我做的图纸和方案,大家都来看看,多提意见。”走进“梁朋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只见房间里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电路板以及工具、配件,几名工作室成员正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

(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在创新)

“梁朋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是集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览、技术交流、技能培训、创新成果孵化于一体的学习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之初,我们就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就是要紧密结合矿井安全生产实际,围绕智能升级、安全高效谋划布置各阶段的创新工作。”工作室牵头人梁朋介绍,他们先后制定了《创新工作室活动制度》《工作标准》《创新计划》等管理制度,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一个项目的参与人员下班后都要在工作室碰面,阐述个人对项目攻关的想法和见解,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对已有项目建立管理档案,实施跟踪管理,针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制定改进方案;定期邀请全矿各专业技术大拿对创新工作室成员组织开展专项培训,以便及时补充新知识,提高工作室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为提高项目的技术含量奠定理论基础。

“一直就对创新有兴趣,急需一个平台来帮助我们,现在我成为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一员,感受到浓厚的创新创效氛围和奋进的团队力量,受益匪浅。”职工陈文滔高兴地说。

攻破难题的“先锋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装备的科技化、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也对创新工作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他们紧紧围绕生产工作实际,不断探索新工艺、新方法,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积极解决安全生产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其中,自主设计的“振动式电车撒沙装置”操作简单,不仅提高了出沙量,还满足了电机车需用;自主设计的电车驾驶智能保护装置,可以控制司控器主电源自动关闭,有效杜绝了职工违章操作;自主设计的“轨道检测仪”,1人就可以完成3万多米的轨道维护,每年节省开支100余万元。

创新成果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创新改造的单轨吊防撞报警制动装置、电池防灭火降温保护装置,可实时检测前方车辆或物体时发出报警并停车,在检测到电池组着火或超温时,启动喷淋装置,对电池组喷水,不仅提升了单轨吊运行时的安全性,还防止单轨吊误撞造成的设备损坏,节约了维修人工成本和检修材料的投入,此项创新还代表山东能源集团参加了北京大国工匠创新展示。

此外,创新工作室成立以“大创新、大服务”为理念的“智汇客服中心”,通过设立热线电话,全时段为基层区队提供技术咨询、机电协调、电气报修、工程调度等多项服务,选派技术优、能力强的人员每天轮流24小时值班坐诊,及时掌握了解各单位不同需求,定期到各厂点岗位进行现场教学,提升岗位工操作技能,形成了助推素质提升的“朋友圈”。

多年来,工作室一直以科技创效为目标,不懈奋进,先后完成了群众性创新成果100余项,有9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100多项创新项目在井上下施工现场推广应用,每年平均创造价值上百万元。

成就梦想的“大舞台”

在很多人眼里,“梁朋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不仅是一个创新和提升全员素质的平台,更是一个圆梦的舞台。

(技术人才“孵化器”)

运搬工区技术员郝长征,参加工作时就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创新能手。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第一时间加入工作室团队,每天潜心学习,和工作室成员在一起交流技术、攻坚难题。针对井下蓄电池充电机充电饱和后不能自动断电,导致补充液加速损耗对电能造成浪费的问题,他利用业余时间反复研究、多次实践,最终利用变频器、软启动和PLC控制柜,发明了蓄电池充电机自动断电装置,保障充电安全的同时每年节约电费数十万元,而像这样的创新创效佳话在工作室中不胜枚举。

工作室成立以来,为全矿广大创客搭建了思想交流的平台、创意诞生的襁褓、匠人技能的舞台、梦想实现的工厂,先后培养了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25名,有5名技术人才走上管理岗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人才“孵化器”。

如今,梁朋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日益浓厚,“求实、突破、发展”的创新理念更加坚实,为职工提供了提升技能素质、争做“创新先锋”的广阔舞台,也为山东能源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