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气样瓶,将导气管与进气灶连接,打开空气样主阀门,观察起流量变化,传感器1.0报警,传感器2.0持续90秒,传感器归零后退标校模式,认真记录标校情况……”枣矿集团新安煤业通巷工区通风监测班班长王玉柱每天都是这样忙碌而又认真地工作着。在通风监测这个岗位上32年如一日,从工人到班长一步一个脚印。他所带领的班组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班组,本人也曾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组长。在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得荣誉, 2013年获“枣庄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17年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
(王玉柱在标校甲烷传感器)
干一行爱一行 钻一行精一行
“瓦斯,无色无味,但却会燃烧、会爆炸,能让人窒息、让人丧命。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被称为煤矿‘五大自然灾害’,而其中三项和我的工作有关。”王玉柱说,每次观看警示片看到遇难者家属哭得撕心裂肺时我都会感觉心颤,在剖析事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吸取的教训时,第一条就是:瓦斯预抽效果未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要求,检测参数不全、布孔位置不当,不能真实反映突出危险性。仅此一条,就足以证明通风监测的责任有多么巨大。
1991年,王玉柱带着对矿山的好奇与憧憬,成为了一名通风监测工。多年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王玉柱积极向区队、向专业提出一些监测监控系统改进的合理化建议,协助工区技术人员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对监控分站原有四线制供电革新为三线制供电,每月为矿井节约监测线500余米;把传感器吊挂架创新为伸缩式传感器吊架,方便了传感器安装、标校,使传感器吊挂方便实用。每次井下现场出现监控系统故障,他都义不容辞,以最快的速度维护处理,使系统传输恢复正常,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由于经常处理一些故障,也因此被职工称做“监测大拿”“监控系统维修专家”。
(王玉柱在监测气体分析)
“整个矿井的通风都需要我们进行合理分配、精准检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感。”自2007年担任监测班长以后,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不断追求技术提升的同时,他耐心向员工传授技艺,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技术比武”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结合本工种工作实际,他还用多种形式对监测设备理论做重点讲解和指导,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职工进行岗位练兵,使新工人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瓦斯检测的操作技能。目前,他所带的班的技能综合考核通过率为100%。先后带出了6名徒弟,现在都成了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精益求精 牢筑安全防线
在班前会上部署安排当班任务,他是一名管理者;在施工现场亲身力行,他又是一名执行者;工作上是职工的好战友;生活中也是职工愿意结交的好朋友;在领导眼里是一个好下属;在职工看来是一个好班长。
“作为班长,只是能领着人干活不算合格。”王玉柱说,他坚持把安全质量作为班组首要任务来抓,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安全为根、质量为本”的工作理念,把“质量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职工的生命线”的安全质量意识牢记在心中,并认真落实到现场实际工作中。无论是现场气体检测,还是设备安设、管线敷设,他都要求必须按标准操作,不能有任何的“凑合”现象。正是因为严格的要求,自觉的行为,他们整个班组才被称为“放心班组”。
(王玉柱在指导标校甲烷传感器操作)
“防尘、通风,没有他不会的,没有他不精的。他是我们工区的多面手,比其他班长担任过的角色都要多。”通巷工区区长庞杭州提起王玉柱高兴地说:“重要的是他干一行、精一行,把他放在任何一个岗位上,我们都放心。”
角色多,意味着责任大。但是王玉柱从来都没有因为责任大而降低做事的标准,每次深入现场,他都认真地规范职工操作行为,为全班的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工作中时刻注意规范管理行为,用严细实的作风认真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学习上刻苦钻研新技术、新工艺,带领职工一起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有一次,在工作面回采至300米左右时,因断层、工作面压力影响,一氧化碳浓度最大值达到100ppm左右。王玉柱仔细查找原因,通过风障导风、压风管供风、架档堵漏、架间浮煤清理及采空区注氮等方法,最终使上隅角CO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气体超限事故。在井下工作中,每到达一个采掘头面,他都会细心的检查通讯线路是否正常,遇到问题及时处理,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吊挂传感器,告诉他们准确监测瓦斯的重要性以及瓦斯的巨大危害。他告诉大家:“业务水平再高也是为了服务矿井的安全生产,别人不熟悉瓦斯的危害,咱自己干这个的,比谁都清楚,所以大家一定要巡检仔细,线路有问题早处理,探头,挂不到位绝不放过。谁敢私自甩掉咱的瓦斯电闭锁,咱就不能讲情面,必须汇报到上级单位追究他的责任。”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王玉柱认为,没有严格的管理是管不好通防工作的,作为一名班长,就要尽到一定的责任。正是因为这份责任,让他勇敢扛起肩上的责任,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带领全班职工,全力保障矿井通防安全,守护工友们的生命安全。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