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快来吃饭了,爸爸又在看我们了!”岱庄煤业公司通防工区职工秦铭志的妻子从厨房里端出饭菜,一抬头看见电视柜旁边的摄像头再次转动,会心地笑了。
这是秦铭志与妻子、儿子的特殊交流方式。
自10月份实施封控管理以来,秦铭志和前几次一样,选择留在自己的岗位,成为该公司众多坚守岗位“不回家”的其中一员。
-300米的井巷阡陌交错,作业点面分散,延绵十几公里,秦铭志经常披着星光下井,驮着月色升井,每天往返于采区和掘进迎头,检测、记录、上报数据。采区风量、气体、温度等每个数据,他都会认真比对,从不轻易放过细微的变化。
秦铭志不下井的时候就发挥自己电焊工的特长,在单位维修区域焊接设施、修复器材,封控期间他所在的班组被工区评为“争创生产效益型班组”。“平常我也不喜欢玩手机,一有时间就研究研究电焊,看到自己加工的成品,总会有一种成就感。”秦铭志说。
维修车间尹成海和秦铭志一样也是邻居眼中“不回家”的人,每次封控,总能看到他与飞溅的焊花打交道。面对双面充填开采及封控期间人员较少的实际,他主动请缨加入生产“攻坚小组”,在一次刚完成5个小时的运送隔离料任务后,又突然接到改造单轨吊轨道的紧急任务。他连口水也没来得及喝,匆匆换上工作服,戴好劳保用品,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一干又是4个小时,站起来时腿脚已麻木无知觉。
维修车间女叉车司机胡道梅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吃饭也是在驾驶室内;设备管理员冯健吃住在设备库,只是为了方便随时接收和发放生产设备;煤质化验中心的10人团队,班中化验煤质,班后参加地面集中整治……像秦铭志和尹成海一样“不回家”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奋斗在工作岗位,有力保障了矿井生产,我们由衷地为他们点赞,为这些奋斗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