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枣矿故事

对标学习强管理——领导干部谈体会④

作者: 张杰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22日   来源: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

编者按: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日前,集团公司组织40余名基层单位有关负责人赴淄矿集团就非煤产业转型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学习对标,在开启新思维中解放思想,在汲取新经验中激发干劲。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面对枣矿当前非煤发展形势,如何将所学所悟有所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哪些新成效?枣矿集团官网开设《学习对标强管理》专题,刊发参加学习对标人员学用相长的优秀体会文章,借助舆论力量引领和带动集团上下为推动枣矿改革转型发展起而行之、拼搏实干。

引他山之石  谋转型之策

高煤公司经理  潘洪卫

赴淄矿集团对标学习之旅,既是集团公司推动新一轮发展的积极作为,更是加快矿区转型发展的必要之举。此行体会最深的是淄矿集团在企业转型发展中所展现的危机意识、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使我们得到了启示、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拓宽了思路,让头脑更加清醒、决心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

微信图片_20211122212914

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从长远可持续的层次上谋划转型发展

思想是总开关、总闸门,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难言行动上的突围。面临本部煤炭资源枯竭的困境,淄矿集团经过多年努力,走出了转型发展的新步伐,逐步实现了非煤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直至今日,东华水泥、齐鲁云商、盛安贝、方大公司等非煤产业已经撑起了淄矿发展的半壁江山。与他们对标,高煤公司产业发展不均衡,非煤产业优势不突出、项目“含金量”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局限于依附主业、依托煤矿、依靠内保,主要原因是思路不解放、眼界不开阔、转变不积极。摆脱资源“桎梏”、超前转型求变、实现战略支撑,是摆在高煤人面前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课题。为此,我们将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大格局,立足于煤与非煤协同发展、“两线”并举的战略方针,全力推进产业变革、技术变革和管理变革。在煤炭主业上,着力于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四型”矿井建设,由依靠规模效益向精益管理提效转变,进一步解放资源、精采细采、压控成本、优化人力资源,打造煤炭主业“用工精、均量高、效益好”的发展新格局;在非煤产业上,按照“一年扭局面、两年扩规模、三年造品牌”的规划目标,将综机维修产业打造成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市场需求的“三高”项目,实现非煤产业由依附煤炭单纯安置型向独立市场经济实体的转变。

放大优势、借智借力,从管理技术创新的实践中推进转型发展

增强发展活力、掌握核心技术,才能逐步站稳脚跟、占领市场、占据主动。淄矿集团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探索实践了混改、技改、引资、借智等科技赋能和体制变革的硬措施,打造了淄矿集团非煤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高煤公司要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推进转型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技术为先。为此,我们将在煤炭主业上,进一步优化矿井接续布局,加快东翼专用回风巷掘进进度,实现西七采区3上、3下联合布置;与淄矿集团康格公司合作应用充填开采工艺,推进水采穿采区复采技术研究,进一步解放煤炭资源;采取“开渠放水、另起炉灶”的方式,组建安撤专业化队伍和洗煤工程专业化队伍,承揽内外部工程,走出去创收创效,进一步解放人力资源。在非煤产业上,将淄矿集团唐口煤矿作为标杆,对标学习提升、复制先进经验、调优发展路径。乘借枣庄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契机,争取政策红利、引进战略资源、探索实施混改,通过装备升级、技术改进、实施职业经理人任期制等措施,进一步激活非煤发展活力,立足集团内部、拓展外部市场,把高晟公司建成枣矿集团综机维修基地,为枣矿集团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的增长领域。

微信图片_20211122212921

精益管理、内涵提升,从数字赋能管理的应用中寻求新的突破

强化精益管理、推进内涵升级是实现效益最大化、最优化的必由之路。淄矿集团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导入“精益管理”的理念,形成了以“消除浪费、提高效率、增加效益”为目标的淄矿精益管理模式,使各单位的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产品成本进一步降低。看到这些成效、结合公司实际,更加坚定了我们深化精益管理、推进“两化融合”的决心与信心。为此,我们将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成立“两化融合”研究中心,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矿山建设推进工具,紧密融合管理业务、管理流程、管理要素,打破“产、供、销、人、财、物”数据壁垒,打造“一图透明、一键管控”的数字智能新载体,优化大数据预测预警,实现成本考核在线控制、数据分析自动关联,推进数字化应用再升级,保障内部市场化运营效率和效果,力争实现完全内部市场化,为枣矿集团“两化融合”管理做出有益探索,打造精益管理的高煤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