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枣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宇刚在四季度工作会议上提出:逐单位开展成本控制诊断分析,确定成本管控重点,并细化分解到岗位个人,加大考核力度,让“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利润源”成为自觉行动。
田陈煤矿认真落实枣矿集团关于强化成本管控的工作要求,围绕全年既定目标任务,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以降本增效、控员提效、提质创效为着力点,推进“两化融合”,狠抓成本管控,全面提升矿井经济运行质量。
降本增效:
"减法"里的"加法"效应
“成本管控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数字,必须把成本管控各项计划精确到小数点,构建起有效的数据链。”该矿财务总监张巍说。
他们围绕“两化融合”重点,成立降本增效专班,形成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考核化,建立“协调、督查、再协调”工作闭环,建立一周一回顾、一月一例会、一季一通报“三个一”抓落实机制,切实打好挖潜增效攻坚战。对照前三季度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用“挤海绵”力度对全年材料费、电费、修理费等成本管控指标进行深度分析、重新测定,逐级逐项将指标分配到个人、责任明确到个人、管控落实到个人、成本考核到个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成本”管控体系。
“每天下井的时候,顺手把废旧的煤机截齿、截齿阀、三角阀等小物件回收上井,工资就能多一点。”综采一区职工李冬说,“省下的就是赚的”已成为干部职工的共识。
控员提效:
"工人"到"工匠"的变化
随着矿井服务年限延长和战线拉伸,如何进一步提升老矿发展质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他们深挖管理潜能,大力实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整合,持续推进控员提效,通过科学优化岗位设置,实施岗位合并,打破传统固定的“守岗”制,岗位工变“守岗”为“跑岗”,有效解决了岗位区域分散、人员占用多、管理难度大的难题。
提质创效:
"品质"保证"品牌"过硬
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更是企业创效的立身之道。面对煤炭市场竞争持续激烈、客户需求日趋多样的局面,该矿坚持“以质为本、提质创效”理念,从源头设计、井下生产、洗选销售等环节,实行煤质全流程管控,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以过硬的“田陈煤”品质增强煤炭销售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