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台数字电流表按键管脚脱焊了,我拆下来补焊一下还能用。”近日,在中兴电气公司东山运行工区运维班,职工王璐正专注地摆弄着电力仪表。谁能想到,几年前的她还只擅长“抄表记数”,如今不仅成了仪表维修的“行家里手”,更成了班组公认的“节约达人”。

像王璐这样的“蜕变”
正在中兴电气公司的各个角落悄然发生
从“被动花钱”到“主动抠成本”
从“单打独斗”到“全员攒效益”
中兴电气公司
用一场“降本增效永远在路上”的持久战
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上半年
通过落实集团公司节电降耗部署
为矿井单位省下购电成本3047万元
凭借修旧利废等举措
直接创效74.6万元
“省”到骨子里:
把账本算进“毛细血管”
“降本增效不是喊口号,得把账算到每根‘毛细血管’里。”中兴电气公司电力运行部部长王崇强的办公桌上,一沓电网运行分析报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线损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负荷曲线标注着每个峰谷节点,功率因数旁画着优化箭头。“我们有个‘大数据管家’,电力系统后台实时监测全网负载,哪里‘跑冒滴漏’、哪里能挤水分,一目了然。”

围绕“服务矿区安全供电”的主责主业
中兴电气把每个环节
都变成了降本增效的“阵地”
让电网“聪明”起来
依托电力系统大数据分析
动态调整线路负荷分配
提升电源侧功率因数
硬生生把线损率压了下来
购电成本也跟着“瘦了身”
让用户“节省”起来
主动对接矿区各矿井单位
量身定制错峰用电方案
指导动态调整负荷
单这一项
就帮用户把电费账单“砍”去了不小的数目

让物资“重生”起来
电力工程工区修复试验仪器省下8万多元
电器制造车间让30台高压开关柜
“重返岗位”创效30余万元
机电制修车间升级驱动器维修工艺
单材料费就省了6万多
“干”出精气神:
从“要我省”到“我要省”
在中兴电气
“降本增效”从不是墙上的标语
而是刻进每个职工骨子里的行动自觉
“以前觉得运维就是‘抄表看数’,现在可不一样了。”据王璐介绍,他们推行“运行操作+维护检修”一体化模式以来,职工们不光要会巡视设备,还得练就修仪表、查故障的硬功夫。“工区搞技能培训,技术骨干当老师,从拆设备到焊电路,手把手教。”王璐笑着说,“现在班组里‘一专多能’的人越来越多,小故障不用等外委,自己动手就能搞定,既省了钱,又练了本事!”

这份“全员参与”的热情
源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降本机制
责任“包干到岗”
经营目标像剥洋葱一样
分解到各部室、工区、班组
每个岗位都有“降本指标”
省下的钱直接与绩效挂钩
干多干少、省多省少
账上看得明明白白
创新“人人有份”
公司设立“创新创效基金”
职工提的合理化建议一旦被采纳
不仅有奖励,还能上“光荣榜”
上半年收集的56条建议
12条已落地生根
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走”向新高度:
降本增效只有“进行时”
“降本不是‘抠门’,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增效不是‘蛮干’,是‘用智慧换效益’。”在中兴电气公司“降本增效”推进会上,党委副书记、经理周茂义的要求掷地有声。
如今的中兴电气
正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试点“数字化降本”
用智能巡检紧盯系统运行效能
依靠电力大数据深挖节能潜力
让降本更精准
培育“创新型团队”
成立“降本增效”创新团队
鼓励职工围绕技术改造
流程优化啃下“硬骨头”

深化“全员式参与”
把降本指标纳入年度考核“硬杠杠”
让“精打细算”真正成为企业的“成长基因”
从一线职工的“小改小革”
到管理层的“大刀阔斧”
从“省一分是一分”的坚守
到“创效益求突破”的追求
中兴电气用行动证明
降本增效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