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在三河口矿业公司
一场场不设主席台、没有讲话稿的现场会
正以最朴素的方式在百米井下铺开
这里或许藏着答案
让我们走进现场去看一看吧
23上36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会,是会议开始前半小时在调度室里临时“抽”出来的,现场会在哪开,全凭“命运”。

在该公司,每次现场会都是以这种“不定时间、不定地点”的“双随机”模式抽签抽取。上午9时,各职能部门在井下集合,随后直扑现场,让你根本没有反应、紧急应付的机会,工作怎么样全在平时、在日常。

“朴素”二字,在巷道里随处可见。设备没有刻意擦拭,监测台账保持日常状态,表格数据填写工整,避灾路线图保持着生产时的样子。现场干净整齐、井然有序,风筒、管线、皮带点线成行,设备标识统一编码、一目了然,支护布置排列整齐、锚固可靠。

“测试一下堆煤保护装置和皮带急停。”在运输机机头,技术人员触碰堆煤保护控制线,运输机立即停止运转,声光报警器同步启动。皮带跑偏保护、急停按钮也依次接受了“考验”,每一次响应都干脆利落。

检查人员观测顶板深、浅基点离层值,并对顶板离层仪的安装位置、固定情况、刻度标识清晰度及数据记录等情况进行逐项核查,确保巷道顶板安全稳定。同时,用十字围岩观测法,检测围岩变形量,核实数据与牌板是否一致。

每一项检查都严谨细致、“斤斤计较”,而陪同的区队负责人却没有显露出丝毫紧张神态,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

路上,水管按“o”字形盘成规整的圆圈,既美观又方便使用。安全监察部采掘兼质量办公室主任陶建平掏出手机,对着水管拍了好几张照片。“这水管比图册里的还规整,回去就做成正面案例,发到区队学习群里。”

煤壁上悬挂的压风自救装置引起了大家注意。通防工区党支部书记李树彬将自救面罩接上,随即打开阀门。“嘶——”的气流声清晰有力,压力表指针稳稳地指在0.7兆帕的标准区间。
“连接部件牢固,阀门开关灵活,压力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李树彬说。

进入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如一列钢铁巨人整齐排列,顶梁与顶板严密贴合,相邻支架没有明显错差,架内无浮煤、浮矸堆积。“支架初撑力必须达标,这是防止顶板垮落的第一道防线。”检查人员一边说一边查看仪器上的数值,在初撑力和端面距那一栏划上了对号。
“启动采煤机喷雾,测试雾化效果。”在工作面中部,检查人员现场下达操作指令,随着防尘喷雾装置启动,喷出的细密水雾将“煤尘”牢牢锁在源头。

两个小时的现场会,没有多余的寒暄,没有冗长的讲话,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脚下的每一寸底板、头顶的每一处顶板、设备上的每一个部件。检查表上的勾与叉,仪器上跳动的数字,现场实测的各项数据,构成了这次现场会最实在的内容。最终,该次现场会以95.5分的成绩,被评定为正面现场会。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管理能力、工作状态、管理水平的直观展现,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严抓细管,常态化召开现场会,通过‘徒步检查+现场测试+即时反馈’的形式,推动问题在现场发现、隐患在现场整改、标准在现场扎根。”三河口矿业公司经理刘亚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