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被评为山东能源“第一届首席技师”
近几年,付村煤业特聘技师刘峰好似踩上了“风火轮”,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人人称道的矿山工匠。面对工友们投来的羡慕目光,他坦言,“是付村煤业这片沃土成就了我,是企业的培养让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一直以来,付村煤业将像刘峰一样的技术达人视若“掌上明珠”,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出一揽子“货真价实”的工匠人才培养机制,将他们一步步托举到更高的平台,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人才支撑。
那么,助力职工由“工”到“匠”拢共要几步?
“记得刚到矿山时,我两眼一抹黑,若不是我的师傅手把手教我学技术,也不会有今天的我。”
俗话说,拜师学技。时至今日,刘峰都忘不了他的师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井彬的悉心教导,将他一步步领进技术的大门,帮他迈出了由工到“匠”的第一步。
名师带出了刘峰这样的“高徒”,“高徒”又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传承技艺、培育“桃李”的重任,刘峰也先后为矿山培养了8 名技术达人,其中2人取得中级工程师资格,1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证书。
前不久,刘峰又在“导师带徒·技能传承”活动中与青年职工马耿签下了师徒合同。同时,胡相卫、邹涛等智能装备工程师,也与一帮志在技术的优秀青工结成了师徒对子。
为抓好带徒传技工作,该公司出台《智能工程师“师带徒”考核细则》,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深化师带徒工作,并进一步明确理论、实操“双考核”流程,徒弟学习成效与师傅薪酬、津贴相挂钩,着力提高师傅教、徒弟学的积极性。
“名师带出高徒,高徒又变成名师。我们通过开展‘师带徒’活动,让矿山各类绝活绝技后继有人,让技术薪火代代传承,将更多的优秀职工培养成技术骨干。”该公司党委书记胡乐菲说。
第二步,搭建平台 为成才插上“翅膀”
先走进无锡煤机“深造”,又到中煤科工“镀金”。近一年来,该公司机电设备制修厂90后青工王虎,搭乘“矿企联动·域外培训”技能培训东风,既开阔了眼界,又练就了“硬功夫”。
“公司千方百计为我们提供最优秀的培训资源,不遗余力为我们搭建成长平台。”王虎非常珍惜诸如此类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年纪轻轻就跻身国家二级技师行列,还多次在技术比武中摘金夺银,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据悉,为打造一支过硬的“金蓝领”队伍,该公司目前已开展24期“矿企联动·域外培训”技能培训活动,先后组织100余名优秀人才,到科研机构、生产厂家进行精准培训,学习更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为企业发展培养了更多的技术工匠。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建成“田堂省劳模创新工作室”“郭莹巾帼创新工作室”、青年创客工作室,聚力打造人才高地,将工匠个人能力转变为群体技能优势,从中飞出一只只“金凤凰”。
谁英雄、谁好汉,比武场上赛一赛!近一时期,2024年“付煤工匠”杯职工技能大赛12个专业的35场赛事,你方唱罢我登场,365名技术骨干同台竞技、各显神通,持续点燃公司上下学技术、练本领的热潮。
通过这样的“赛马”机制,他们不仅对涌现出的技术达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还纳入矿井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技术达人陈永强坚持在干中“练”、在“练”中干,不断锻炼提升实操技能,被公司聘为首批“智能装备工程师”。
不仅如此,为让技术达人们登上更高的舞台,该公司还推荐他们参加全省、全国的技能大赛。运搬工区单轨吊检修班张涛涛,先后在“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单轨吊司机”三等奖、一等奖。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通过三步走培养工匠人才,奏响了人才发展与企业效益同频共振的和谐乐章。目前,该公司人才总量1300余人、专业技术人才占比25%、技能人才占比55%,成为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智库。
“我们紧跟智能化矿山建设步伐,不断优化人才发展通道,构筑保障体系,搭建起跳平台,努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该公司经理侯晓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