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之道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创新之路是“赓续百年新枣矿”的必由之路。特别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更需要我们每一名枣矿人增强创新意识,以“爱岗·爱家·爱枣矿”的炽热情怀投身到创新工作中来,将创新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开辟一条活力更强、势头更足的全新赛道。
根植创新思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一个创新的“金点子”,可抵“千军万马”的力量。面对当前这场竞争更激烈、局面更复杂的市场“大考”,如若总是用一成不变的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无异于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我们要以开展“四增强、四提升”形势任务教育为契机,根植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在逆境中化危为机、化被动为主动。要勇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破除对固有路径的依赖,多问“还有没有更优路径?还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思路?”以永不满足的探索和创新,寻求工作和发展的最优解。要善于学习,大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只要有益于发展、有助于工作,都要拿来为我所用,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勇掘新质生产力中蕴藏的无限能量。
营造创新氛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丰沃土壤。职工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的实践,职工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如何把这股子劲激发出来,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浓郁的创新氛围和创新文化就是肥沃的土壤。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组织领导、经费投入、教育培训等“一体化”创新工作机制。要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重点领域入手,确立重点创新方向,集中专业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深入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活动。要深化“揭榜挂帅”工作,针对制约矿井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广发“英雄帖”,诚觅“千里马”,深挖蕴藏在广大干部职工中的创新智慧,寻求“解题”的最佳思路和最优方案。
加快人才培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能。人才是创新的根基,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优势和发展的底气。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到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要发挥各级劳模工匠及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师带徒、“1+1结对子”、课题攻关等方式,加快培养与智能化矿井建设相匹配的高精尖人才。要积极弘扬创新精神,常态化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比武、创新大赛,让创新人才竞相奔腾,各类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引领者”。要加大创新成果的应用,打通其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以强劲的创新力,持续增强应对困难复杂局面的信心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