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发展的赛道上,如何持续迸发内生动力、实现提质增效?枣矿集团三河口矿业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自我驱动、持续优化”为核心理念,深耕自主管理精益化建设,通过意识革新、工具赋能与机制激励三管齐下,唤醒员工的智慧潜能,构建起全员参与、全员创效的生动格局。
要让精益管理落地生根,首先得让精益思维深入人心。该公司以“精益思维入脑入心”为目标,常态化开展精益管理专题培训、案例分享和岗位实践活动。创新采用“理论+实操”双轨教学模式,员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在岗位上直接实践运用,深刻理解“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区域我改善”的责任内涵。
为了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公司创新推行“改善提案积分制”,将员工的参与度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直接挂钩,让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认可与回报。仅7月份,公司就累计收到群众性自主改善项目32项,涵盖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经营管控等多个领域,创效金额超60万元。
解决生产瓶颈,是精益管理的重要发力点。该公司聚焦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积极推广应用PDCA循环、5S现场管理、价值流分析等精益工具方法,引导员工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转变,用科学的方法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综采工区员工针对工作面末采阶段效率偏低的问题,没有仅凭经验蛮干,而是通过细致分析,优化支护参数、改进割煤工艺,最终实现月均增加产能1.2万吨。选煤厂则运用鱼骨图分析法,精准定位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磁选机改造和浮选药剂配比优化,使精煤回收率提升1.5个百分点,年创效可达200万元以上。
为确保改善项目真正落地见效,避免“纸上谈兵”,公司构建起“专业引领+基层攻坚”的双轮驱动机制。由技术、生产、经营等专业部门牵头,组织区队开展精益大项目联合攻关,形成专业力量与基层智慧的合力。截至目前,“优化工作面设计,提高工作面形成效率”“精益赋能选煤厂提质增效”等6个重点项目已完成立项,这些项目全部投用后,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显著提升设备综合效率。
如今的三河口矿业,自主改善的氛围日益浓厚。从井下一线到地面车间,员工们参与改善的热情持续高涨,“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蔚然成风。“巷道照明自动控制系统”“液压支架管路防泄漏装置”等30余项优秀改善成果相继涌现。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自主管理改善体系,建立‘改善成果库’和‘人才培育池’,推动改善项目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让精益管理真正成为矿井发展的‘引擎’。”三河口矿业副经理宋厚武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