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场寒潮未退,枣矿集团田陈煤矿的督察督办工作却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这个“紧日子”成为新常态的特殊时期,矿井督察团队化身“成本猎人”,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作业环节,用“显微镜”查漏洞,用“手术刀”切冗余,在矿井上下掀起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效能革命。
形势任务教育启动会上吹响的冲锋号角,迅速转化为全员行动。督察队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穿透式督导,既当政策宣讲员又当执行监督员,在综采工作面、机电硐室、物资仓库等现场,既查职工的思想认知,更查降本措施的实施效果。针对发现的5类23项具体问题,实行“清单式”闭环管理,确保每项措施都带着温度落地、带着力度见效。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降本增效战役中,督察人员练就了“火眼金睛”。从一张打印纸的正反面使用到井下管路的修复再利用,从一盏长明灯的随手关闭到大型设备的避峰运行,36起典型浪费案例被精准锁定,14名管理人员因履职不力被追责,2200元罚款敲响了全员降本的警钟。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对全矿开水器的“精准手术”:通过科学测算人流量与用水规律,采取“2台关停+19台限时”的弹性管控模式,实现月度节省电费6000余元的可观效益,让“省下的就是赚来的”理念在哗哗水声中照进现实。
生产现场既是成本消耗的主战场,更是降本增效的突破口。督察办重点关注“避峰填谷”措施落实,利用煤仓和矸石仓,优化运输系统运行方案,大大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严控生产环节质量风险,使材料损耗率同比下降8%;创新实施“一工程一预算”管理模式,从源头杜绝无效投入。
在指标管控层面,督察办推动构建起立体化考核体系。将枣矿集团下达的硬指标细化分解为11类28项210个具体指标,逐级签订军令状,建立“周通报、月考核”的动态管理机制,真正实现“奖得心动、罚得心痛”的激励效果。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发挥督察利剑和考核指挥棒的双重作用。”矿长鲁伟表示,当前全矿上下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进精益管理,通过将成本管控嵌入生产经营全流程,既抱西瓜又捡芝麻,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点滴之功汇聚江海之力。田陈煤矿用督察督办这支“点睛之笔”,在降本增效的答卷上书写着精彩答案。随着“全员创效、全程管控、全域挖潜”机制的深化运行,这座历经风雨的矿井正以精打细算的智慧与刀刃向内的勇气,在逆势中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