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枣矿集团田陈煤矿牢固树立成本意识、算账意识、经营意识,聚焦“内涵挖潜”,突出“经营价值再创造”主线,持续深化生产经营效能评价,实施精益管理降本增效,不断释放运营效能活力,加快推动矿井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
面对市场波动带来的经营压力,控成本是降本增效的强力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该矿以"经营价值再创造"为主线,构建起立体化的管理体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势教育,让"过紧日子"的思想渗透到每个岗位,在大学生联合会“创新沙龙”,青年职工们围绕"如何让每根锚杆都物尽其用"展开思维碰撞;在班前会上,老班长们分享着"设备润滑剂添加技巧";这些看似微小的实践创新,实则凝聚着全体员工的智慧结晶,逐渐形成"人人都是成本管家"的浓厚氛围。
思想的觉醒往往始于观念的碰撞。走进VR培训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经营创效大家谈"正在火热进行,青年骨干们围绕设备维保、材料回收等日常场景展开思维激荡,将降本增效的抽象概念具象为可触可感的实践方案,这种沉浸式研讨不仅打破了传统说教模式,更在互动中培育着全员的价值创造意识,从机运工区"成本微课堂"到制修厂"创意百宝箱",基层智慧如繁星点点,汇聚成照亮矿井成本管控的璀璨星河。
制度创新构筑起提质增效的四梁八柱。矿井建立起"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的预算管控体系,将经营指标分解到岗、量化到人,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的责任共同体。在"收入-支出=效益"的核算模式下,每个岗位都成为独立核算的经营单元,材料损耗与个人收益的强关联机制,倒逼出"毫米级"的成本控制精度。
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经营生态的重塑。当维修工人在设备拆解中发掘出再生价值,当技术人员在工艺流程中抠出效益空间,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新热潮已超越简单的成本压缩,演变为全员参与的效率革命。矿井搭建的"六精六提"数字平台,将生产数据转化为经营决策的"晴雨表",让每个生产环节都闪耀着智慧经营的光芒。从材料领用电子审批到设备寿命周期管理,数字化手段正将精益理念融入矿井的血脉。
当降本增效从管理要求升华为全员自觉,当价值创造从岗位责任转化为行动本能,田陈煤矿不仅收获了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更培育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发了广大职工“降本增效、人人参与、处处践行”的热情,加快了降本增效从“要我”向“我要”的转变,“人人争当经营者、岗位就是效益源”在全矿上下蔚然成风……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