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煤矿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落地见效,创新实施契约化管理,为基层单位量身打造契约目标,充分激发职工的工作活力,持续提升矿井经营管理水平。
据了解,他们按照契约化承包考核结算办法,对各单位制定安全质量、劳动定员、收入任务、成本费用等目标,明确结算范围界定、结算价格、考核结算流程等内容,形成了相对固定、清晰约定的管理模式。
今年初,该矿与修理厂签订了一份契约化合同,签约后,修理厂的经营管理运行怎么样?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笔者近日进行了深入采访。
走进修理厂机修车间,车间负责人马西广谈起他当前的工作节奏,忙而有序、稳步推进。这个有着29个人的车间,虽然只有他一个管理人员,但是他认真落实车间自治、班组自主、个人自律“三自”要求,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潜能,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就把承揽的耙装机、回柱绞车、推链式喷浆机、减速箱、滚筒等设备全部维修好了。随后,他要填写清楚维修管理台账,做到维修“过程可追溯、结果可核查、责任可追究”。
“厂里给我们车间量身打造的契约指标比较合理,让我们可以跳起来‘摘到桃子’,在有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很大动力。”马西广说。
据悉,修理厂围绕“契约化”管理新模式,建立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化机制,实施“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三级市场结算,做到工资、材料费用班清日结,使人人身上有指标、肩上有担子。上半年,他们完成产值650余万元,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自从推行契约化管理以来,车间细化了职责、量化了指标、完善了各项考核管理制度。我虽然是一名普通职工,但是按照计件考核、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模式,我的工资已经超过厂里的管理人员,现在的干劲更足了。”机修车间职工邓金良说。
与机修车间热火朝天加油干的景象一样,该厂综修车间里也是一片繁忙。只见几名工人师傅正在维修煤机,周围围着好几个年轻人。原来,他们通过“传帮带”,有针对性地对青年职工进行实操培训,力争通过提升全部职工的维修技能水平,不断拓宽大型设备维护、电器设备维修的渠道,以确保完成降本增效契约指标。
他们还利用设定班组自主改善项目,大大激发了班组创新创效热情。截至目前,已完成钢管自动除锈机、平衡盘加工、简易水质过滤装置、锚杆整形装置等8项自主改善创新项目。其中,钢管自动除锈机每月可节约人工成本4万余元,工作效率较以前提高了5倍,研制者张刚也获得了矿上给予的2000元奖励。
下半年,该矿将全面推进契约化管理,不断细化契约化指标,强化契约化考核,切实保证各项契约指标有效落地,助推矿井经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