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采煤一线工作了26年,对安全最大的感悟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事故专找薄弱的人。”在近日集团公司组织的基层班组长安全访谈活动中,新安煤业公司综采二区机电工长董宪柱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例,道出了对安全生产的切身感悟。
今年46岁的董宪柱,自1994年起一直在采煤一线工作至今。20多年来,他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从一名机修工逐渐成长为技术能手、班长、工长,并被该公司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心选聘为兼职安全讲师。
勤学习的机修工
每个从事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人都知道,机电设备检修吃得是“技术饭”。如果手底下没有“两把刷子”,那些铁制钢铸的大设备才不会任由摆布、发挥效力呢。
刚参加工作时,虽然在学校学习过2年机修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中,董宪柱感觉自己“两眼一抹黑”,对于机电维修技术要从零学起。他不怕吃苦,新入职培训刚一结束,他就每天跟着师傅下井到现场学习维修技术。开皮带、开溜子、换托辊、做皮带接头、换刮板、修电机……只要采煤现场发生设备故障,他都会赶到现场帮助处理。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处理事故是学习维修技术的最好练兵实践,比听老师讲十遍八遍还管用。”董宪柱说。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实践、磨练中,勤奋好学的他练就了一身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技能,成为工区的技术骨干,1997年被提拔为机电维修班班长。
带头干的好班长
“董宪柱当班长最大的特点是带头实干,跟着他大伙心里有底。”该公司技能大师徐继龙说。
董宪柱注重技术教学和新人培养。为了提高青工的学习积极性,他利用工区的人才奖励基金,在班里设置学习技术“擂台赛”,激励青工拜师学艺、提高技能。每天班前会上,他都会对上个班检修的技术要点、难点分析总结,让每个职工把注意事项详细记录在本上,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班中,他邀请徐继龙在现场担任指导老师,讲解各类维修技术要领,并指导职工排查现场设备隐患,消除故障风险。只要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他会冲在最前面、带头干,成为职工们的主心骨。
2012年7月,综采二区主采的3上205工作面底板突然出水,且水位上升很快。董宪柱临危不乱,一边组织拆运主要机电设备运送到安全地点,一边安排人员从地面下水泵,紧急连接排水管路抓紧排水。当班出勤的38名职工各司其责、齐心协力、争分夺秒,安装8台水泵、铺设900余米管路,经过连续奋战,彻底解决了工作面涌水的问题,确保了工作面恢复生产。
“每处理一次事故,我们就会增长一分经验,无论是从班组管理或者从个人技术提高上,都会让我们更自信。”在事后总结时,董宪柱这样对全班职工说。
在董宪柱担任班长的十多年中,他带领综采二区检修班先后多次荣获枣矿集团十佳班组,他也多次被评为十佳班组长、安全标兵、先进个人。他所带领的机电检修班涌现出徐继龙、王士民、宗青青等一批技术能手。2012年11月,董宪柱被提拔为综采二区副区长。
善动脑的副区长
在生产一线工作的20多年里,董宪柱始终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在他的内心深处就坚持一个执念:不安全,不生产。
为实现本质安全,他想方设法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职工操作行为,创新实施“菜单式”检修。他为每个生产岗位设计制作检修卡,岗位工交班时,把手中的检修卡交给检修班职工,卡上详细列明当班时间、班次、设备名称、存在问题,需要检修的项目、方法、标准、结果。检修班按照“菜单”列表逐一精细检修。检修完毕后,检修人员对照卡上的检修标准,检查各类机电设备部件是否齐全、运转情况、螺栓紧固情况、轴承润滑情况等,在检修卡上填写检修责任人和设备完好记录。当班不能处理的隐患,在卡中存在问题一栏中记录下原因,让人一目了然,既可避免下一生产班机电设备带病作业,又增强维修工处理问题的准确度。“菜单式”检修自2013年执行以来,综采二区杜绝了影响生产的重大机电设备事故。
2019年5月,董宪柱开始担任综采二区机电工长。“无论岗位怎转换,但是我守护机电设备安全的初衷不变。”董宪柱说。